1943年1月4日清晨,中国军队只是进行了一轮炮击准备,装甲部队就沿着持续炮火开辟出的道路向英美联军纵深开进。
59坦克的履带压过破碎的战壕,冲进了英国阵地。装甲运兵车内,黄色的灯光并不明亮。官兵们紧握武器,在颠簸的车内等待冲出去作战的命令。
随着第一批部队冲锋的还有几位摄影师。这些摄影师都是棒小伙,他们分乘数量装甲运兵车,准备记录下激烈的战斗。
终于,车内的电台内传来命令声,“出击!”
装甲运兵猛然停住,车辆后门猛的被打开。明亮的日光照射进来,步兵们端着武器就从后门冲了出去。摄影师们也扛着摄像机,从自己乘坐的运兵车内跳出去。
然而阵地上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枪炮大作的声音,虽然也有隆隆的爆破声,却距离装甲运兵车很远。摄影师扛着摄影机跟在士兵身后,却发现士兵们并没有如同训练那般以熟练的战术动作发动进攻,而是躲在车辆出口附近,好像被什么给惊呆了。
摄影师架着摄像机,在镜头内看到周围出现了好几面白旗。而且白旗正在轻轻挥舞着,明显是在表达善意。
这下,摄影师忍不住偏了偏头,这下就看的更清楚了。就见附近的英国军队没有反抗,更是打出了白旗。
摄影师觉得自己好像搞错了什么,他索性沿着步兵战车旁边的梯子爬上车底。站在高处,看的更远。目力所及,就见英国阵地上白旗飘飘。由于白旗太多,摄影师甚至无法判断到底有多少英国部队选择了投降。
不得以,摄影师只能忠实的履行了自己的工作,开始全方位的进行拍摄。此时,摄影师位于战场上的高位,只要有人对他开枪,就有很大概率能击中。然而摄影师却始终很安全。而且英国军队看到还有摄影师在拍摄,几名军官甚至走出战壕,在他们前面,是打着白旗的部下。
走到中国坦克前面,英国军官直接问道:“请问,中国现在承认维也纳公约么?”
“当然!”步兵战车内下来的一位少校营长上前答道。
英国军官听到这样的回答,明显放松了不少。他们继续说道:“我们投降之前,要求中国军队保证给与投降的官兵以符合维也纳公约的待遇。”
中国少校也有点懵,虽然知道英国军队不可能有丝毫的胜利可能,但是中国少校实在是没想到英国军队竟然会投降的这么彻底。尤其是随处可见的白旗,这已经不是营级单位准备了白旗,连队,甚至是排级单位也都事先准备了白旗。
眼见如此无耻的举动,中国少校甚至生出拔枪毙了这帮英国佬的冲动。但中国国防军纪律性已经深入人心,中国少校强行按捺住愤怒,沉声说道:“你们按照我们的命令,交出武器。我们会按照日内瓦公约,给与你们战俘待遇。”
也不是没有英国军队继续战斗,不过与投降者相比,这一小撮英国军队就显得微不足道。
此时,数百公里的战线上,朝鲜部队主攻的方向上则是枪炮声大作。当59坦克穿过防线后,美国陆军立刻放弃了把守的防线,向着后方开始逃窜。
美国陆军是1938年后开始快速扩军,在1930年的时候,美国陆军一共不到20万人。与英国佬的陆军传统相比,美国陆军可以说完全没了传统。
鉴于美军同样缺乏弹药,所以进攻美军的工作就交给了朝鲜军队。然而司令部完全没想到,美国陆军竟然在战斗开始后直接抛弃英军,脱离阵地。
这下,朝鲜陆军不得不开始追击。美军的两条腿明显跑不过履带车辆,朝鲜官兵们战争经验并不丰富,以为白人会搞出什么反扑。装甲运兵车上的机枪手对着前方逃走的美军后背猛烈开火,将逃跑的美军一排排扫倒。
美军眼见逃走也不行,只能躲进战壕里开始反击。步兵战车虽然扛不住重炮,轻武器的子弹打在装甲上,不过是给步兵战车挠痒痒而已。躲在射击护盾后的朝鲜机枪手猛烈开火,将顽抗的美打的抬不起头来。
机枪压制的同时,装甲运兵车后门打开,朝鲜步兵们跳出车厢。按照训练内容,在机枪的掩护下,沿着美军的战壕对美军发动了进攻。
更多的装甲运兵车从前车开辟出的缺口内杀进去,向着更深远的位置开始突进。没多久,数公里的阵地就被完全突破,一部分朝鲜部队的装甲运兵车向着更深远处突进,搜寻美军的炮兵阵地,并且抢占美军的交通线要点,切断美军的退路。另一部分朝鲜突击部队则向两侧扩展,准备接应更多突击部队切断美军的阵地。
亚洲联军的进攻如教科书般的行云流水,英军与美军则以各自的方式选择了抛弃友军。
司令部的到消息后,郑四郎和钟义府都松了口气,两人对视一眼,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释然。如果两人依旧采取强火力覆盖的话,也不知道会多死多少人。
到了1月8日,澳大利亚全境基本没有了战斗。亚洲联军向世界宣布,俘虏了上百万英美联军。澳大利亚战役结束。
这消息很快传遍了世界,大多数同盟国成员对此并不讶异,只是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现在太平洋内只剩下新西兰一个殖民地还在坚持,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