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历史军事>三国之银狐> 第七十二章 一生无悔曹孟德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二章 一生无悔曹孟德(1 / 5)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初,刘备拟定了功劳人员名单,诸葛亮为首功,沈晨为次功。

其实真按功劳来算,诸葛亮与沈晨之间可谓五五,甚至六四开。

就如同高祖定天下,首功为萧何,虽然因韩信造反的事情被抹杀了功劳,但世人大多认为他居功其次一样。

诸葛亮就与萧何类似,稳定了几近崩溃的后方,为两线作战提供粮草、兵力、支援,可谓是刘备能在关中击败曹操,沈晨能在荆州大杀四方的坚实后盾。

刘备和沈晨的作用是可以取代的,比如关中之战,派关羽去一样。襄樊之战,关羽在的话,有如此多的充足准备,做得也不会比沈晨差。

唯独诸葛亮的功劳作用决不能取代,因为这已经不是行军打仗那么简单,而是殚精竭虑地维护后方稳定,支援前线战场。

稍有不慎,一个失误没处理好,就有可能造成两线同时崩溃,从而让刘备集团为孙曹集团消灭,最终国灭。

因此他居功第一,无人不服。

沈晨为次功自然也是理所应该,当仁不让。

紧接着之后便是关羽、黄忠、马超、赵云、张飞等人。

关羽排在第三原因很简单。

关中之战就是他攻破了曹营,杀了曹魏大量将领,几近生擒钟繇。

按理来说黄忠的功劳应该要比他大一些。

斩吕蒙,杀夏侯惇。

但黄忠的功劳主要在于遵从沈晨的命令,也就是说几乎属于喂饼式的功劳,把功勋塞人嘴里,任何一名大将都能做到。

包括江陵城也不是他打破的,而是自然灾害导致城池崩塌,是沈晨把吕蒙逼出来,送到黄忠面前。

夏侯惇那边也一样,同样是被沈晨从襄阳城里逼出来,喂到老将军嘴里。

而相比之下,赵云的功劳都可能要比黄忠大。

因为赵云在寻阳是主动出击,大破孙权八万军队,之后又是攻破了夷陵孙皎部,都是打的硬仗,也不是遵从沈晨的命令,不像黄忠那纯粹是投喂的功劳。

只不过黄忠确实是亲斩吕蒙,射杀夏侯惇,斩将功劳太大,所以才位列关羽之下,赵云之上。

至于马超。

他的功劳在于为刘备招纳了大量羌氐,与张飞一起护粮有功,有决定战场胜负的作用。

甘宁、张绣等人虽然也功劳不小,但其实他们的作用没那么明显。

像马超功劳大,是因为如果不是他招纳了大量羌氐为刘备助阵,那么上半年刘备在西凉和曹操纠缠的时候,一是藏兵计划骗不过曹操孙权;二是实力差距太大,输得会更惨。

之后护送粮草,稳定了粮道,否则曹操骑兵断粮的话,关中之战还是会败。

而甘宁张绣他们的行为就没有决定整个战场胜负,甘宁打的是孙权,张绣打的是孙皎,吕蒙部被消灭之后,孙权孙皎能不能逃走都已经影响不了整个战局。

因此评定功劳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一。

是否影响大战局胜负。

二。

是否为整个战争做了巨大贡献。

三。

是否影响了局部战场,间接影响了大战场。

诸葛亮是大战略的布置者之一,并且同时影响了两个大战场的胜负,以及整个刘备集团兴亡,所以功劳第一。

沈晨也是大战略的布置者,影响了荆州战场的胜负,间接影响了关中战场,并且生擒于禁,所以第二。

关羽非大战略布置者,但他完全影响了关中战场的胜负,并不影响荆州战场胜负,因而排名第三。

黄忠第四。

这跟历史上定军山之战斩杀夏侯渊居功第一完全不同。

定军山之战是黄忠率领大军破了夏侯渊营寨,然后亲手斩杀了夏侯渊,属于个人影响了整个战场的胜负,因此排在第一位。

而现在只是影响了荆州战场的胜负,但他可替代,属于喂功劳,因亲斩吕蒙夏侯惇,这才排名第四。

马超、赵云、张飞三人并不完全影响大战场胜负,但都为战场做了巨大贡献,且影响了局部战场,间接影响了大战场,所以排名五六七。

其余魏延、庞德、甘宁、吕常、文聘、张绣、黄射等将领则算是影响了局部战场,即便甘宁黄射大败孙权,也并不影响战争最终胜利与否,因此功劳就比不上上面这些人。

而除了这些将领们以外,庞统、法正、徐庶、贾诩等谋士亦在前列,他们加上沈晨诸葛亮属于整个大战略的布置者,排名自然不能太过靠后。

只是排在前几位的那些功劳实在太大,因此才名列在九到十五位之间。

其中甚至有一文士排名竟在他们之上。

那名文士就是周不疑,位列功臣名单排名第八。

周不疑功劳之所以大,是因为他在鱼梁洲成功坚守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