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历史军事>三国之银狐> 第七十二章 北攻新野,清洗襄阳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二章 北攻新野,清洗襄阳(1 / 2)

二三月份的荆州两个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下雨。 虽不像五六月份以后汛期暴雨连绵,但正是清明寒食,淅淅沥沥的小雨不断,整个江南都笼罩在烟雨里。 而那座经历了从商周到东汉一千多年历史沧桑的古城襄阳,则宛如陷入了一片死寂。 小雨飘飘摇摇,雾色弥漫的汉水江岸上无数艘大船已经准备就绪。 今日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啊。 “太尉。” 襄阳城外,蒯越拱手说道:“此战殊为关键,望太尉一举得胜。” 蔡冒大笑道:“甘宁不过一匹夫尔,看我生擒之。” “荆州大业,就托付给太尉了。” 蒯越再次拱手。 蔡冒转身便上了船只,陆陆续续数万的军队,北上开赴新野。 南阳五万大军,在刘备南下之后,文聘驻扎于宛城,韩晞、吕介则分别在叶县、堵阳等地。 甘宁之前依旧驻扎于湖阳县,为湖阳守将,但最近这段时间,他转移至了新野。 襄阳这边以其擅自调动为由,勒令他交出兵权,自缚押解回襄阳受审。 其实谁都知道甘宁站在哪一边,但他手底下上万精兵,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谁也不敢真拿他怎么样。 如今正式开战之后,蔡冒蒯越就打算先拿甘宁动刀,然后消灭黄门亭的据守力量。 在战略上这是没错的。 因为南阳兵力虽然多归于蔡冒蒯越,可甘宁和黄门亭的人是隐患,一旦他们集中力量攻打江夏,这些人很有可能在后方作乱。 因此本着先消灭最近敌对势力的原则,蔡冒和蒯越决定先破甘宁和黄门亭,彻底统合南阳郡,再三路合围江夏。 这次蔡冒带了三万人,又令韩晞、吕介南下,总计五万大军,其中两万人布置在蔡阳,加上樊城张允的部队,这样襄阳周边就有五六万人马,防备敌人从章陵江夏来援。 至于把韩晞、吕介这些守卫在南阳盆地入口的兵力调动回来,会不会导致前方空虚,让曹操趁虚而入这个问题,蔡冒蒯越等人也并不担心。 因为曹操现在在邺城。 在袁绍病死的三年之后,曹操终于恢复了元气,开始对北方用兵。 此时袁尚袁谭平方冀州,连年征战,早就疲惫不堪。 曹操于去年三月趁着袁尚与袁谭在巨鹿交战的时候,再次北伐袁尚,包围了邺城。 袁尚大惊失色,连忙来救,被曹操伏击击败,北逃至幽州投奔袁熙。 之后由于头风疼痛难忍,不得不退兵回了陈都休养身体。 而袁谭则趁机吞并了袁尚的部队,占据了冀州,撕毁了与曹操的盟约,开始与他交战。 等到去年年底,曹操病情稳定之后,再次北上突袭魏郡,袁谭拼死抵抗,双方目前围绕着邺城正陷入你死我活的交战,打了三四个月了还没分出结果来。 所以蔡冒蒯越断定曹操无法分身南下,决定趁着这个机会立即扫平刘琦势力,解决荆州内患,然后出兵西川,再取江东,得到整个南方! 他们的第一战,就打算把战火烧到新野。 原因无它。 新野离得近,如果他们直取江夏,新野很有可能袭扰襄阳。 并且消灭甘宁和黄门亭势力之后,他们就可以从章陵南下,走桐柏山与大别山之间的随县,从陆路进攻江夏西陵。 然后又以水师自汉江南下,走水路袭击江夏沙羡。最后一路则从荆南奔袭州陵,也就是后世嘉鱼县。 如此水陆并进,三路同时进攻江夏,彻底把刘琦南去北逃西走的所有道路给封死,除非他往东逃去江东投奔孙权,否则插翅难飞,死路一条! 汉江江面白雾茫茫,蒯越看着蔡冒船队一路往北,顺着淯水北上消失在雾色当中,脸上不喜不悲地乘坐马车回到了襄阳城。 他此时心中盘算着要对襄阳进行一场清洗,有太多态度暧昧,站队不明的世家官员在这场斗争当中选择了中立。 而中立,就意味着不稳定因素。 因此哪怕是下狠手,不管是用什么手段,是逼迫、是威胁、是利诱亦或者杀戮,都必须将让这些不稳定因素消除。 所以回到了自己的司徒府邸之后,蒯越便开始拟定名单,派人前往各个官员府邸进行把控。 有的人需要被监禁,有的人需要好好交谈,还有的人则....... 只是..... 看着最后几个名单,蒯越却皱起了眉头。 庞家和黄家都没有表态,他们虽未参政,可两家还是有很多后辈出仕,且庞德公和黄承彦威望极高,不能动强。 只是庞德公与沉晨关系非常不错,沉晨旗帜鲜明地支持刘琦,让蒯越决定痛下杀手。 这些人很有可能会为沉晨通风报信,告知他们的行动计划。 可是...... 说是这么说,可真动手他又不敢,一旦他动了庞家和黄家,荆州各大世家以及士林都要翻天。 蒯越眉头深锁,最终还是将这两家划掉,说道:“来人。” “司徒。” 门外的侍从早就等候多时。 蒯越说道:“准备几箱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用马车送到城外庞氏主家和白水黄家那去。” 身边的司徒主簿诧异道:“司徒是打算拉拢庞家和黄家吗?可是庞德公与承彦公并非在城外和白水啊,一个隐居鱼梁洲,一个隐居在沔南。” 蒯越沉声道:“正因为庞德公和承彦公不在家中才能送礼过去,否则礼品必然会被退回来,这只是表明我们的态度,他们二人可以拒绝,但他们的家族族人却无法拒绝,想来他们应该会明白我的意思。” “哦。” 主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看向名单最后一个名字:“司徒,大司农那边......” 荆州朝廷的大司农,正是邓洪。 邓洪早年多从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