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又看了一遍,细细思量片刻。
便提笔,以李文生的名义开始回信。
这信中,难免有刘胜久在官场的阿谀奉承,什么平日里多看解公文章,这才明白读书做人的道理,方才能施展平生所学云云。
又有解公垂爱,学生喜不自胜,愿为解公分忧之类的话。
这一番集古今马屁精大成的书信写完,又看了两遍,刘胜喜滋滋地摇头晃脑,眉开眼笑地自言自语道:“哈哈……解公得了此书,只怕少不得要多提携这李秀才了,老夫也算是做了一桩好事了。”
…………
在许多医户的努力之下,总算……这大疫开始慢慢缓解。
南京城内,又恢复了平静。
朱棣见了各地的奏报,自是龙颜大悦,又召来百官。
解缙则上奏道:“陛下,此次多亏了华亭县生员李文生,臣窃以为,此等人才,实为朝廷栋梁,今他立下此等大功,何不将他召来京城,如若不然,这样的人才,实在可惜。”
救活了这么多人,给朝廷解决了如此大的麻烦,即便是解缙不说,朱棣也一定要召来京城,好好赏赐。
而解缙也愿意借此推这李文生一把,从此之后,此人若是能成为他的门生故吏,那就再好不过了。
何况这李文生已有了回应,李文生的书信里,对他甚为仰慕,这当然也令解缙很是满意。
朱棣颔首道:“那就立即下旨,让他入京。”
群臣纷纷附和,不管怎么说,此人的功名虽低,却总算是给读书人长脸了。
于是人人庆贺之间,朱棣也不由得飘飘然。
随即,他的目光看向了朱高炽:“这些日子,太子也辛苦了。”
朱高炽忙起身,道:“儿臣不敢当。”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
他现在确实是对朱高炽的表现很是满意,除了这小子过于肥胖之外,其他都好。
日子过得很快,等又过了一些时日,李文生便进京了。
当他出现在南京城外驿站的时候,朱棣得知,沉吟着,便又召来大臣,道:“李文生入朝,朕等他许久了,如此大功,当为天下读书读书人楷模,太子……”
朱高炽连忙道:“儿臣在。”
朱棣道:“你去迎那李文生吧,噢,张安世在做什么?这个小子……没有游手好闲吧。”
朱高炽道:“父皇,安世近来还算乖巧,闭门不出,平日里也只和李希颜先生,以及胡俨往来。”
朱高炽自个其实赶到很欣慰,至少最近这妻弟很踏实,身边的人也都是踏实的人,让他很放心,因此大大地夸奖了一番。
可朱棣的脸色却不好看了,心里嘀咕:“哼,这游手好闲的狗东西。”
当然,这只能在心里说面上却是带笑道:“唔……倒也难得,教他也与你一道去迎接李文生入城吧,李文生这样的大才,他该多亲近亲近,要让他好好学一学,什么叫尽心王命。”
朱高炽便拜下道:“儿臣遵旨。”
解缙站在一旁,眼红耳热,这李文生可是他的人了,人家都已经喊他恩府了,他又在朝廷这儿为李文生美言,这样的好事,怎么能少得了他?
于是解缙道:“陛下,臣有不情之请?”
朱棣道:“解卿也想去?”
解缙道:“陛下圣明,这李文生其实……”
朱棣瞥了解缙一眼:“其实什么?”
“其实与臣颇有一些旧情。”解缙此言一出……
许多人都不由得看向解缙,而后都露出了羡慕之色。解公果然是士林领袖,无数读书人敬仰。
朱棣道:“哦?朕倒是没有听说过。”
解缙很享受这种感觉,诚如杨荣对他的评价一样,他是一个‘才子’。
朱棣道:“莫非此人有此学识,还是解卿家的指点吗?”
“臣不敢。”解缙道,他故意含糊过去。
朱棣便道:“卿既要和太子同去,那便同去吧。”
说吧,便没有再没多说什么。
……
张安世得了东宫的消息,自然是一脸不太情愿的样子。
好端端的,去迎接个秀才,那秀才自己不会进宫吗?
我张安世都没有这个待遇呢,果然……厚此薄彼啊!
心里腹诽一通,可还是乖乖的大清早就去了东宫报到。
等到他到的时候,朱高炽已穿好朝服,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
见张安世衣冠不齐,便上前给他正了正衣冠,口里道:“你怎么就没有一个正形呢?平日里服侍你穿衣的人也太笨手笨脚了。”
张安世很随意地道:“姐夫,我不喜欢别人伺候我穿衣,总觉得怪怪的,穿衣这些是都是我自己动手的。”
“这麒麟衣在你身上,真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