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和方唐俊都被长孙豪看的有些发毛,对面可是一个比他们强出了太多的大乘期修士,而且还是在罪城这种地方成长起来的现在战斗力也没有一丝削弱的大乘期超级高手。那种气势,可是林风他们想模仿也模仿不来的。 而长孙玉注意到长孙豪现在的这幅神情,也是立马又尴尬了起来。话说这也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事情了。在修真界有这样一个理论,就是想要完全不浪费自己天赋的在修真路上越走越远,最好就是像凡间界的道士那样清心寡欲,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修炼上面。 这个理论在上古时期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很有市场,这也正是修真界很多宗门都是类似于道教背景这么一个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连当年林风所在的焱阳宗,虽然没有明确要求弟子们非得做道士打扮,以道士的行为规则规范自己,但是还是有很多道教的因素被保留了下来。 建筑风格首先是一方面,然后就是那些特殊的称呼了。下层弟子那里表现的还不明显,但是等拥有了一定的实力之后,因为那道教一脉的打扮,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得流传一个什么什么真人的称呼。而五云峰峰主绝云真人、剑云真人、归云真人这些个称呼,更是成为了焱阳宗峰主的一个招牌。 心境修为是后来产生的一种理论,在上古时代,并没有完善的心境修为理论。很多人因为心魔的问题受尽折磨,但是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正常情况。 心境修为滞后的问题,就是一种富人病。只有那些天资绝佳的天才功力境界提升的太快,才会有这种问题。上古时代有一种理论,就是说那些产生心魔的修士是因为根基打的不稳才导致了后来的那些事情。 上古时代的这个阶段,那些天资绝佳的天才或是想办法拖慢进境以致泯然众人,或是因为心魔劫最终化为飞灰。那些天赋稍微比一般好一些的修士,反而成了各境界高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此一来,修士的境界当然是普遍偏低了。据古月秘境的一卷不能直接读取信息的古董玉简记载,上古时期,大乘期就差不多是修士的极限了。 那些能熬到大乘天劫的几乎全部只是天赋一般好却有一些际遇的情况,本身在天地灵力和天地规则的契合度方面就有些偏弱,又因为时期所限,当时的修士战斗力也是要比现在的同级修士差很多。所以在当时,人元境和地元境之间的壁垒,就如同一道天堑一样将所有修士挡在了人元境的这一面。绝大多数修士直接陨落于连续的天劫劫雷之中。只有少数修士渡过了劫雷环节,却在上升到劫云中间时,扛不住劫云的挤压陨落在劫云之中。 就因为这些并没有在其他人面前陨落,进入劫云之后却消失不见的修士,慢慢地,当时的修真界就形成了关于仙界的传说。 这个时期持续了不短的一段时间,而在当时,甚至还没有邪修流派这一说。随着邪修流派的兴起,开始有一些天赋不错的修士选择了随心所欲的邪修流派。刚开始的时候,邪修流派的修士就如同过街老鼠一样被全修真界的正派修士追杀,所以也就很少有邪修能够修炼到太高的境界了。 当然也总有例外。 也不知道在邪修流派出现多少年之后,终于有一个选择成为邪修的天纵之才成功渡劫。由此产生了第一个已知的地元境高手。地元境和大乘期修士之间的差距亘古不变,原本所谓的修真界极限强者,好几人联手都没能战胜这位地元境的邪修。邪修终于在修真界打开了局面。而且正道修士的极限就是大乘期,邪修却能成就邪仙境界,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修士选择了转修邪派。 在这个被修真界史学家们称之为“后天魔时期”的黑暗时期,邪派修士在修真界肆虐,不只普通人,连正派修士都得人人自危。正道修士的生存空间被极大的压制,而那一段时期也正是邪派势力最巅峰的一段时期了。 在如此情况之下,剩下的那些正派修士坚持原本向善的理念的同时,当然也要思考其中的关键。为什么那些随心所欲地邪派修士能够修炼到“仙”的境界,他们这些一心向善,而且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修炼上面的正派修士反而达不到这种高度。 也是经历了好几代的研究,慢慢地,这心境修为的理论才逐渐成熟起来。正派修士终于也能成“仙”了,而在有了心境修为方面的理论,让正派修士们把心境上的历练看重起来之后,正派修士在心境修为上到底还是要比邪派修士有优势的。之后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正派修士和邪派修士分庭抗议的局面。 修士要清心寡欲将注意力集中在修炼上面已经是老一辈的理念了。虽然在心境修为并不滞后的情况下多抽出一些时间进行修炼也没错,但是现在的修士其实对这一点并不怎么强求了。而为人父母,最大的希望当然是儿女能够幸福。而幸福的组成,本来就是多方面的。 独自修炼有独自修炼的好处,但是如果能找一个志同道合的道侣的话,也不见得就会对修炼有什么负面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