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用多长时间,车队便来到了卡塔尔首都多哈。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卡塔尔这个国家真不是很大。 多哈是西亚国家卡塔尔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波斯湾沿岸的著名港口,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卡塔尔第一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以盛产石油和天然气闻名,成为卡塔尔的经济命脉。许多石油气公司的总部设立在多哈,由于卡塔尔经济命脉是建立在石油和天然气之上,卡塔尔人民政府希望能多样化他们的经济。 其实多哈原为一渔港与采珠船集中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本国石油业的发展而繁荣。已建有深水港、海水淡化厂、塑料制品厂、钢铁厂、电站与国际机场。居民中有许多为油田工作人员。 目前这个阶段,到卡塔尔投资,估计也就是多哈还行;至于其他地方,还是算了吧!全国有一半人生活在这里,也从侧面反映出,多哈在整个国家的重要地位。 车队直接来到王宫,因为卡塔尔埃米尔哈利法已经在哪里等他。 看到这位埃米尔,包首富内心深处还是十分好奇。毕竟这位,可能是好莱坞导演最喜欢的国王。虽然说没有很传奇色彩,但是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绝对十分狗血。给宫廷政变戏码,增加了不少创作元素。 1971年,卡塔尔从英国人管辖下获得独立;一年后时任副埃米尔的哈利法发动宫廷政变,从一个部落酋长摇身一变成为埃米尔。 他在位期间,正是西方国家大规模发展工业;高度依赖石油的起始阶段,依靠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卡塔尔一跃成为富豪之国。 为了享受奢靡的生活,哈利法通告全国,石油和天然气全部归国有。这招来其他部落的不满,从此国内抗议声不断,但都被武力镇压。 过上巨富的日子之后,哈利法染上了封建庸王的通病——安于现状,贪图享乐。 他开始频繁到欧洲度假,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快活日子,日常政务交给王储哈马德。 本身靠着政变等上皇位的哈利法,怎么也不会想到,20多年后,历史会从演。不过这次他是一个失败者,儿子成功取代他的位置。 1995年6月,这位老君王像往年一样,把儿子哈马德叫到身边托付军国大事,并准备启程飞往日内瓦度假避暑事宜。 儿子站在父亲身边,恭敬地记录下需要处理的事项,表面上波澜不惊。内心却躁动不安,因为他正在酝酿着一件大事——趁着父亲出国度假,取而代之。 行囊准备妥当后,老君王在众人的护送下到达机场,哈利法登机那一刻,儿子和一众下属站在飞机下,挥手送别。他们目送着老君王的背影,心里也在默默道别:“再见,埃米尔哈利法”。 舱门关闭,飞机引擎轰隆隆的响声,奏响了哈利法王朝的丧钟。 正式举事之前,王储已经做了万全准备,首先利用自己的军权控制了国家主要部门,然后笼络了一大批对君主专制不满的部落成员,并争取到了大多数政府要员支持。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哈马德在父亲离开当日召集军政要员,宣告自己即刻起取代父王就任埃米尔之位。 当政变命令宣布时,少数有反对意见的人;要么被辞退官职,要么看到披坚执锐的军队已完全归顺王储。也只能附和通过,整个国内政权交接过程十分顺当平稳。 新的政令颁发完成,新的官员职位宣布就任,一切尘埃落地;哈马德拨通了父亲在日内瓦别墅的电话。老父亲在出发前未感到任何异样,照样在飞机上闭目养神。飞机落地后悠闲地住进度假别墅,然后坐在阳台上呼吸着湿润的空气,观赏着庭院里的满目绿意。 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这幅岁月静好的画面,佣人传达了电话是王储从卡塔尔打来的。他心中一暖,还以为是儿子来关心他长途跋涉很辛苦,然而对方的话如冷水浇背,让他怒发冲冠。 电话那头,王储用通知的口吻传达了自己的即位:“父亲安心度假,我已于今日宣告各级官员、民众,取代父亲成为新的埃米尔。” 所有人面对噩耗的表现都一样,哈利法刚刚开始以为是在梦中听到的假消息;然后是气到五内俱焚,最后铺天盖地的新闻让他接受了现实。 冷静之后,他通知随从订票回国挽回局面;才发现儿子做事决绝,将自己的账户全部冻结,昔日挥金如土的君王;如今没身无分文寸步难行,只能留在日内瓦。 没有武力冲突,没有流血牺牲;卡塔尔这场篡位政变,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取得成功。 其实想要合作,还是同王储洽谈比较靠谱。哈利法中央集权的思想已经属于昨日黄花,民间不断爆发抗议证明国家需要改革、实现民主;而老国王崇尚绝对权力,不肯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