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女生耽美>大隋主沉浮> 第060章 主动出击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60章 主动出击(1 / 2)

隋朝的驿站遍布全国,朝廷传递信息和公文的时候,通常有“五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根据隋朝路程单位和现代的换算,一里相当于现代的四百五十多米,那么八百里加急,也就相当于一天要走完现代的七百二十里。

只不过大隋王朝的“八百里加急”大多用在边境遭到入侵、内部叛乱、重大天灾、人事大变动、让地方抓捕位高权重的犯罪,否则朝廷是不会启用“八百里加急”这种既伤马又伤人的传讯级别。

然而短短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光是发生在杨集身上的“八百里加急”就使用了三次:第一次是凉州大总管的任命公文,由于当时的东宫士兵需要迅速过境,所以杨坚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向各地发布任命的公文。

第二次是杨集把捷报传到敦煌,再从敦煌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传给朝廷,这倒不是拿鸡毛当令箭,而是除了捷报以外,需要请示的内容又多又紧急;第三次是杨坚接到捷报以后,反馈过来的旨意。这一来一回的几千里路,所耗时间仅仅只是十七天,这还是因为瓜州到伊吾这一段路不好走,如果在中原,速度将会更快(注1)。

杨坚在旨意中同意了杨集在瓜州扩军、王辩担任瓜州刺史的提议。

在对伊吾的处置方面,杨坚选择了第二条建议,即是在伊吾国的大地之上,建立大隋的第191个州——伊州,并纳入凉州刺史、总管府的管辖之下。任命王威为伊州司马、李敏为州长史、右亲卫军骑将薛世雄为伊州总管,他们三人以后负责经略伊州,杨坚又下令筑伊州新城,作为大隋进军西域的桥头堡,并从原州、灵州、凉州各迁千户汉人到伊州居住,不仅分田地,还免税十年。

吐屯设不仅被任命为‘名义’上的伊州刺史,还保留了他伊吾国王的称号,让他以国王的字号为大隋安抚人心,一旦局势安稳,估计是要入京去和陈叔宝作伴了。

至于杨集,因为不费吹灰之力灭了一个国家,军职连升两级,从从三品右卫将军升为从二品右卫上将军。

在隋朝的十二府(卫)中,各府以上将军居首,之后有正正三品大将军一人、从三品将军两人,其下还有郎将、中郎将、长史、司马、参军、行参军、诸曹参军等,而左右卫的职责是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但是杨集刚刚被任命为右卫将军就离开了京城,谁是上将军都不知道,如今他自己成了上将军,也不知道自己的下属右卫大将军、右卫将军是谁,也只有到了京城之后,才能弄清楚了,至于大总管虽然也是军职,但这是临时性的职务,不像十二卫长期存在。

与此同时,杨坚又在私人信条上告诉杨集,让他除了任免官员上报以外,其他事情别总是拿去烦他,不然我让你当这凉州刺史、大总管、督十州诸军事没有一点意义,干脆换个人来当木偶好了。

话是这么说,但杨集知道这貌似不起眼的细节,其实都是相当重要的态度问题,若是犯的次数多了,往往会在关键时刻成为最致命的毒药,他不能在这种原则性的细节上犯大错;杨坚不让他烦,也不怎么在意这些,那以后就专门烦杨广好了。

圣旨到达伊州,热火朝天的建城便开始在伊吾河畔一片平坦的旷野里进行了。

新城位于老城东南方,卡在南去敦煌、东往柔远城、北上草原、西去高昌的必经之路,规划中的新城是中原州治的周长二十里标准,可以容纳二十多万人居住。由于这里是边陲要地,是大隋进军西域的后勤重地,所以杨坚要求城墙必须高三丈,底部宽三丈、顶宽两丈,这已经接近京城的标准了,可见他十分重视此城。

为了尽快把这座坚城建立起来,杨集举‘国’动员,把十多万名伊州百姓都来这里筑城,他们除了获得一块宅基,还获得免税五年的酬劳。

伊州百姓先在旷野里挖出一条宽三丈、深一丈的四四方方沟壑,然后奋力夯实为城基,还有人用马车、牛车从数十里外的赤山把石料运来。此山好像是丹霞地貌,采集到的石料都呈暗红色,以后修建出来的伊州城肯定也是这种颜色,与隋朝信仰的国色十分相似。

位于时罗漫峡谷以南的老城自然也不会废弃,等新城修好以后,将会将它修缮为军事堡垒,以作州治外围防线。

时间在忙碌中进入五月,杨集这天在一个山包上观看筑城进度,他在伊州的任务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可以随时返回甘州,但是他不太放心伊州,担心把军队带走以后,西突厥或是处月部入侵。

毕竟之前的伊吾国是西突厥的仆从国、势力范围,大隋占领了他们的仆从国、进军大隋的战略要地,西突厥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虽说西突厥内乱纷纷,但是以泥撅处罗可汗为首的突厥人,对西突厥大地统治了近百年之久,实力依然不容小觑,抽出两三万兵马反攻伊州还是可以的。而伊州正处于新旧交替、人心不稳的关键时期,如果大军撤离、敌军来袭,没有多少军队驻军的伊州恐怕撑不了多久,又将陷入敌手。

不过老是这么被动的等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