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适之的郁闷姜陵无从得知,而且随着海潮刊的热销,他还要遭受重击。 姜家。 柳枝带着小田郁郁地回来,孟姐见状连忙走上前问道:“太太这是怎么了。” “观海社太不会做买卖了,哪里有客人要买却不卖的道理?”柳枝这时又忘了观海社的慧眼识人了。 “我和太太再去的时候,不知为何观海社就限制一人只能买一份报纸了。”小田挥了挥手中的两份报纸。她原本还在笑太太说的晚了买不到,万万没想到竟然真的有钱也买不到了。 “太太,这是好事啊!限制一人购买一份说明这期海潮刊卖得好。观海社的库存不够,应该是想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大小姐的小说。”孟姐总是能够一针见血地点出问题的关键之处。 “你说的对,还是我家阿陵写得好,算他们有眼光。”柳枝很容易就被哄好了。她多买报纸的本意就是支持姜陵,既然姜陵的小说写得好,海潮刊很畅销自然是再好不过。 小田见孟姐三言两语安抚好了柳枝的情绪也是格外佩服,摸准了脉,她也好开口了:“不愧是太太的女儿,在写小说上颇有天赋,什么秋毫之流都不能比的。” “那是自然,秋毫写过什么文?我都不曾听说过。还造谣,暗指我家阿陵抢走了他的头版,简直是倒打一耙。读书写作这么多年没养出半分气度,我看他的心是比针眼还早小。”柳枝早就听姜陵说过秋毫,也就是徐适之的做派,出尔反尔,无情无义,她很鄙视他的为人。 “大小姐这下应该能在鄞县文坛站稳脚跟了。”孟姐的话得到了柳枝和小田的一致赞同。 姜陵刚刚出道就能够力压老作者徐适之,未来的路必然是一片坦途。虽然也有可能会招致小心眼的人的嫉妒,但姜陵早已不跟那些惯会捻酸的人在一条路上了。而且不遭人嫉妒是庸才。柳枝觉得天才总是要承受更多的,她的女儿阿陵就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未来之星。 “锦绣布庄已经有些松口了,同为女人,还是有些优势的。听说铁娘子家的儿女又闹起来了,这是我们的机会。能拿出大量现银的目前只有我们。一笔交付,再砍下半成。”柳枝的话题转得很快,让人一时间有些措手不及。 好在锦绣布庄的生意,小田一直跟着跑,也能及时接得上话:“铁娘子摊上这么对于冤家儿女,后半生也是够愁人的。铁娘子现在肯定急于将店铺换良田的事儿给落实,再砍半成应该有戏。不过有一家虽然现银不够,但却有足够的良田,若是他们直接拿良田做交易,那我们只怕是竞争不过。” “良田其实轻易能拿出来买卖的?当初我和阿陵卖姜家田,不知道多少人得了田还在背后讲我们母女二人败家。他们没有足够银钱,也没有魄力拿良田去换。”柳枝断定道。女儿已经站稳脚跟,她这个做母亲的也不能落后。还是要有份营生,将来阿陵不想写了,那就回家继承店铺。 姜陵尚且不知柳枝在为她的未来打算,她此时正在观海社附近转悠。 没错,光是在房间踱步已经无法解决姜陵的焦虑了,所以她走出房门,来到了观海社,打算接受现实残酷的打击。 西华街除了有观海和新月两家最大的报社,鄞县其他报社也大多距离在西华街。 而西华街除了报社之外,最多的就是书店了,各家书店都张贴横幅为新月与观海,秋毫与幼麟之间增添了不少火药气息,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名气。 可以说在鄞县,要是不知道《农家子青云路》和《东厢情缘》,跟人说话都没有话题可以聊。 姜陵随机挑选了一家书店走了进去。刚进去她就看见了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书生先指向海潮刊,然后又指着上弦刊向书店掌柜问道:“小生囊中羞涩,两刊之间只能择一而买,还望掌柜推荐一番。” 书店掌柜也是个厚道人,他详细地问道:“不知先生平素是看海潮刊还是上弦刊?可有正在追读的文?又或者只看某位先生的文?” 书生摇了摇头道:“有时看海潮刊,有时看上弦刊,有时两个都不看,并没有特殊偏好,也没有正在追读的。” 书店掌柜捻了捻胡子,心中有数了:“那我更推荐您买海潮刊,我们与观海社有约定,一人一份,而且海潮刊卖得更快,先生要是过两天再来,很有可能就买不到海潮刊了。而且海潮刊的最新力作《农家子青云路》备受好评,是开天辟地之作。有不少富贵人家都会让人再买一份,专门剪下来打算做成合集。” “开天辟地?那我倒要看看能被称之为开天辟地的是什么样子的小说。劳烦掌柜为我拿一份海潮刊。”书生被勾起了好奇心,决定听掌柜的建议,买一份海潮刊。 “您拿好。”掌柜笑容满面地送书生离开。又做成一单买卖,十月真是个好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