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武侠修真>长安好> 568 不喜欢太容易得手的东西?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68 不喜欢太容易得手的东西?(1 / 3)

岳春言虽年少,但他是岳光长子,他允诺的誓死相护,在特定的局面下是很有分量的。

城中的将士不会不顾这个小少年的安危,否则便会在朔方军中担上恶名。

而岳春言相信,他带着人证入城,其余两位副使在知晓师大雄所为之后,自然知道何为轻重是非。

听得这句承诺,魏叔易觉着自己脑门上算是贴了道保命符。

再看向那一千骑兵,便又在心底改口:是贴着两张才对。

临分头前,常岁宁与岳春言道:“我想向岳郎君借一样可代表岳家的信物,和一个可代郎君向朔方军说明今日城外之变的人。”

岳春言稍作犹豫后,从怀中取出一枚铜符,双手递向马背上方的常岁宁:“此乃家父铜符。”

常岁宁先道了句“多谢”,才接过来。

岳春言看向身侧一名中年武将:“冀叔……”

那脸上尚有血迹的武将会意,向常岁宁抱拳:“在下冀忍,乃岳节使府中部曲,愿随常节使前往!”

常岁宁:“有劳。”

魏叔易与岳春言等人入城之后,灵州城的城门便再次紧闭。

守卫皆有所感,今日的灵州,注定不会平静。

他们大多数人只盼着,这份动荡能尽可能地小一些。

而比起内乱,那些立于城楼上方的守卫,此刻心中的不安更多却是来自正被他们目送远去的外来骑兵。

他们至今不知,这些仿佛从天而降的骑兵究竟是怎么来到的灵州。

他们更不知,那位传闻中已然据下了东都洛阳,并一路横扫河北道的常节使,她出现在此处的来意,究竟又是什么?她的态度,似乎并不是那么地具有侵略性。

常岁宁正率军往西南方向而去。

朔方军营位于灵州城外西南处,正是那些行截杀之举的朔方叛军冒出来的方向。

师大雄——

常岁宁坐在马上,注视前方,在心中念了一遍这个名字。

师大雄此人便是戴从口中那位“资历威望有余却起了异心”的朔方军中副使。

而戴从提到的另一外人选,薛服——常岁宁已向岳春言探听过,此人此时就在军中。

岳春言听常岁宁问起薛服时,稍微反应了片刻,才想到是哪个人:【常节使说的莫不是程副使手下的那位薛将军?】

见常岁宁点头,岳春言向朔方军求证罢,确定了薛服未入城,近日一直都在军营中。

而岳春言的反应间接证明了戴从的话:薛服在朔方军中尚且缺少声望。

朔方军中设有三名副使,除师大雄外,另有靳、程两位副使。

其中的靳副使本乃文士出身,是多年前受朝廷指派前来,协助朔方节度使料理军务。

这些年来,这位靳副使行事谨慎,从未出过纰漏,岳光生前也很信重他。此人在军中虽不比师大雄那般得人心,也极少上战场打仗,但因为岳光的信任,手中便掌握着诸多军中要务,军饷也归他调配。

岳光在京中出事后,朔方军中对朝廷起了逆反之心,师大雄暗中试图借靳副使的出身来历挑起军中敌对之心,虽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在种种制衡之下,并未能就此全部削夺去靳副使手中军务。

另一名程姓副使,资历比师大雄更老,但他年事已高,年过六十,一身战伤,岳光的死讯传回灵州之后,他更是大病了一场,面对军中乱象,虽心有余却力不足。

薛服自幼受这位程姓副使收养,得其栽培,算得上半个义子。

薛服十七岁跟随程副使赴沙场杀敌,至今已有八年之久。

在程副使看来,薛服的天资虽算不上十分出色,但胜在心性不骄不躁,为人处事从不张扬,能够沉下心来磨砺,更可贵的是,他身上有担当之气。

八年说长很长,但和那些世代扎根关内道多年、习惯排资论辈的武将相比,二十五岁的薛服到底还是太年轻了。

程副使本有意将人带在身边再耐心磨砺数年,若再能立下几场出色的战功,之后便可稳妥地接任他的副使之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岳节使横死京中,关内道风云忽变……

薛服正让人探查军中异动。

他查到有四千士兵擅自离营,而负责调动那四千士兵的部将却矢口否认,直到薛服让人清点罢军中人数,那部将才拿浑不在意的态度道:“噢,想起来了,是调了四千士兵外出巡逻。”

“以四千士兵外出巡逻?”薛服正色质问:“四千士兵半日未归,彭将军却如此散漫待之,莫非是忘了擅自调兵乃是重罪吗?”

那彭姓武将冷笑一声:“我奉师副使之令行事,岂轮得着你来过问。”

他是师大雄的部下,这在军中从不是秘密。

“岳节使生前曾定下军规,凡动兵千人以上,皆需节使令下,或由三位副使合令示下,单凭师副使一人之令,并无权调动四千士兵——此为违背军规之举。”薛服眉间现出两分冷意:“还请彭将军如实告知那四千士兵去向!”

彭姓武将嗤笑,眯了眯眼睛,看着面前的年轻人:“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问师副使之罪?”

言毕,根本不理睬薛服的质问,转身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