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院士带领的项目小组,在做一项商业核电站中,最重要,也是大家最不愿意面对的项目攻关。 ——发生重大损毁事故后的标准化挽救流程。 众所周知,核电站的优点非常强大。 如果用火电站来比较,一座百万千瓦的火电站,一年要消耗大概两百万吨的电煤。 那么核电站是多少呢? 一百万千瓦的核电站,一年最多只需更换一次燃料棒,大概是三十吨。 后者消耗的燃料重量,仅为前者的六万六千分之一。同时一座火电站一年燃烧掉两百万吨的电煤,会释放出约五万吨的二氧化碳,一点七万吨二氧化硫,一万五千吨氮氧化物。 核电站呢? 核电站不会排放这些污染,因为它根本就不燃烧煤。它只会产生废水,这些废水大多由一回路冷却系统中产生,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废水会被收集起来然后蒸发成为废弃固体,然后密封起来等待处理。 火电站还需要时长停机检修,并且不能长时间满负荷运行。但核电站一旦发电,就可以长期满负荷运行。 通过对比,别说能源部门的专家。就是普通民众,也知道核电站的好处有多大了。 华夏去年一年,在能源上就消耗了接近四十亿吨的煤,占全世界的一半。而火电站烧掉的又占华夏全部用煤的一半。这些煤炭释放出了几亿吨污染物,就是目前空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也是雾霾和呼吸道疾病的元凶之一。如果换成核电,华夏全国的空气质量,立刻就能上升好几个层次。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2011年3月12日,RB的福岛核电站因遭受地震影响,发生了震惊世界地核泄漏事故。这次事故,让全世界所有对核电站抱有期望的国家,全都惊出了几百身冷汗。 这次事故,直接让瑞士宣布暂停对三个新反应堆的审批。让德国暂时关闭1980年以前投入运营的7座核电站,同时对所有核电站进行安全检查。让RB提出了“去核目标”,打算建立一个没有核电站的新社会。 同时,意大利、英国也宣布缩减核电站,暂停核电审批项目。 华夏同样受到了巨大刺激,直接把当年所有的核电站建设计划全停了…… 全世界敢玩核电站的,数来数去也就那一撮国家。这些个国家,也几乎都在玩核电时候出过纰漏。只是从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大家一直很小心,没有出现过类似的彻底失控大纰漏。 时间是最好的遗忘剂,随着时间推移,各国核能科研专家,认为科技的进步,可以让切尔诺贝利那样的情景不在发生。但11年的福岛,把大家美梦彻底击碎。 虽然,这次事故主要由海啸地震引起。 可哪个国家又能保证,自己的核电站一定不会受到地震海啸威胁?要知道,大多数的核电站都是建立在海边。 一旦发生,就是几十万,数百万的居民流离失所,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大面积土地彻底被废弃,数千年内荒无人烟。 就算没有天灾,还有人祸。如果两国发生战争,谁又能保证在打红眼的情况下,不去攻击核电站? 可惜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福岛事件过后,各国又发现停止了核电站计划。就要捏着鼻子去用火电,在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再去大规模增加火电项目,同样是对民众的健康,还有子孙后代的健康不负责,也不符合经济利益。 没办法,各国又捏着鼻子继续研究起核电。不过吃一堑长一智,福岛之后,全球对核电项目的谨慎性达到了匪夷所思的苛刻程度。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刘院士带领的项目小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担负起核电站在发生重大损毁事故后,救援标准化研究的重任。这套救援标准出来后,华夏所有核电站,万一在发生重大事故时,就会第一时间按照统一标准执行方案。这也是在华夏核电站的五套安全标准之后,即将上马的又一套。 也是所有安全标准无效后,破釜沉舟的最后一套。 现在他们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福岛事故发生后,灾难是一步步升级的。这个过程中,其实有挽救机会。但因为救援人员始终无法准确的获知反应堆内部情况,错过了诸多良机。 当初救援人员迫切想要观察到反应堆内部情况,可当时反应堆内部辐射强度已经突破巅峰,人员如果进入,会在一分钟内死亡。不得已他们制造了各种机器人,可是强大的辐射,对机器人内部电子设备同样致命。当他们努力制造可以承受50西弗辐射的机器人时,内部辐射已经到了100。当他们努力制造出可以承受80西弗机器人时,内部辐射已经超过了500西弗…… 机器人进去还没接近目标就挂了,等内部辐射陡然降低,机器人进入时,赫然发现堆芯已经消失不见了。因为堆芯已经熔穿了耐压壳,熔穿了混凝土和土壤,一路钻进地下水层中。 现在刘院士他们,需要一台可以承受住200西弗照射,并坚持工作两小时的特殊机器人。 假设有了这台机器人,那么这套被国内核能工业者,戏称为“当你执行它,就可以去死了”的方案,就有了掌控全局的“神器”。能给这套方案,增加至少百分之十五成功率。 RB那边因为福岛缘故,在这方面有着独特技术优势,况且RB本身也是世界工业机器人领域中的领头羊。 …… 第二天,叶青带着两位精巧大师,和一个装载在特殊金属箱中的“试验品”,乘坐游隼号,飞往陇省的一座小县城。 试验品不大,只有鞋盒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