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煐看着账目,立刻感觉到头晕脑胀的,但是又不得不细心的去关注一些事情,这就是他的工作,这也是他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情。 皇帝嘛,忙好这些事情自然也是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他的本职工作。 想要治理好一个天下,这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很多的东西都是需要方方面面的考虑到。 看样子是得考虑一下偷懒的事情了,或许也可以说要将很多的事情给制度化起来。 万世之策这样的事情朱允煐是不大相信的。他只相信特地的时间,特定的环境,需要特殊的政策。 现在的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这大概就是朱允煐不断的怂恿着老朱放弃祖训录一些条条框框的原因。 谁让老朱想的太长远呢,几乎是将所有的事情都考虑到了,也 都是做了一些限制。 老朱在的时候还好,老朱一旦不在了,有些事情想要改就难了。 祖制这类玩意儿,在现如今这个年代还是很有杀伤力的。就算是看起来至高无上的皇帝,有些时候也会头疼。 和茹瑺等重臣讨论完政事,朱允煐也稍微的踏实一些。英示二年这个开端,暂且还是不错的。 只是开端不错,这还不够,朱允煐希望的是整个英示二年都很好,这是他的期待。 “如今开春,要做好春耕之事。”朱允煐开口,严肃无比的说道,“上至朝堂,下至州府,都不得懈怠。” 这其实也不需要朱允煐多说什么,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样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看着郁新,朱允煐吩咐道,“户部也需注意,金春江南之地需多种水稻,大户棉花不得减税。” 郁新自然领命,不过还是说道,“陛下,如今粮仓倒也充盈,棉花、棉布等物也算无忧。” 朱允煐明白,立刻说道,“留足备用粮,陈粮倒也可放出。棉花、棉布等物,交由有司,多制棉衣棉被。” 郁新立刻想要分一杯羹,这是个好机会,“陛下,不若将棉花等物调归户部?” 交给户部,这看起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可以给朝廷增加一些收入。 更何况作为户部尚书,最喜欢的就是国库里有钱有粮,自然是越多越好。 要不然的话,各个部门总是缠着他,这也是比较让人头疼的一件事情。 朱允煐可没那么大方,只是说道,“户部自然是要拿走一些,只是这都督府,内帑也该拿走一些。” 郁新面色一变,小心翼翼提醒,“陛下,既然已经收归朝廷,调拨内帑怕是不妥吧!” 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就是公私有别。 在粮仓,那就是属于国库,是属于朝廷的。而内帑,多少也是有点皇家私库的意思。 郁新这些人自然是喜欢皇家将内帑的东西拿出来补贴朝廷,也是希望能够限制内帑的发展,希望一切都是以户部为主。 再者,自然也就是担心开一个不好的头。 比如说以后皇帝习惯性的将朝廷的东西直接拿回内帑,这就让户部尴尬了,也会让很多事情进行不顺利。 朱允煐也没有客气,看着郁新问道,“哦?爱卿此言也是有些道理的,内帑这边确实是不好在国库这边动些银钱。只是现如今看来,咱还是想多了一些,内帑和国库还是区分大一些比较好。” 郁新表情一喜,看起来他这个户部尚书是起了一些个大作用,他坚守了户部尚书的本分。 只是茹瑺的表情不是很好,他作为朱允煐曾经的伴读,大概也是比较了解朱允煐的性格。 要说当今天子自年幼的时候就是喜形不于色,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平时看起来,这一位也确确实实就是那么一些和善,不是很讲威仪的。 但是这一位要是想要表达一些不满和态度,自然也就是有那么一些不容小觑了。 茹瑺还在皱眉的时候,朱允煐就继续开口,“朕看这般好了,以后内帑和国库也得分开。照例,内帑每年该从国库拿走一些银钱,仅供皇室使用。宗室的供奉,也需国库承担。” 郁新表情一滞,户部尚书表情一苦,连忙哭穷,“陛下,朝廷此前并非如此。” 何谓内帑,这是指皇帝、皇室的私财、私产。这些银钱,按说是和国库没有什么关系的,这是有着不小区别的,自然也就不能是朝廷大臣惦记的。 如果朝廷缺钱,皇帝愿意拿出来内帑的银钱补贴,那就需要高呼皇帝圣明了。要是说皇帝不愿意拿钱出来,其实也没什么问题,毕竟是皇帝的‘私房钱’。 朱允煐继续说道,“爱卿说的也是在理,此前咱朝廷对于此事多少也是有些没有章程。太上皇爱怜子民,国朝初立也是凋零,现如今也是该将诸般事情立起来规矩。” 茹瑺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吏部天官说道,“陛下圣明,太上皇殿下英明,多是怜惜朝臣、百姓。皇家多年未能修筑宫寝,陛下如今尚未迁入新宫。” 这一下不少人听出来了不一样的意思了,要说大明朝的皇帝,还真的是解约。 历史上的汉文帝厉行节俭朴素,曾因惜十家之财而罢建露台。大明朝的皇帝,其实不遑多让。 按照规矩来说,太上皇退位了,自然是要给他重新修建宫殿。可是大明朝的太上皇还是住在原先的寝宫,当今天子更是一直住在‘东宫’。 不在乎所谓的礼制,不在乎应天府皇城实际上是有些地势低洼、潮气重。只是觉得没必要大兴土木,只是觉得重新修建宫廷有些浪费。 朱允煐继续说道,“这些年来,市舶司所出也多是调配户部。虽有宗室、勋贵所有产业,到底是朝廷财源之一。朕看这样吧,内帑产业,朝廷以后也莫要插手了。” 郁新立刻跪下,心有戚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