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女生耽美>皇明皇太孙> 396 各自的小心思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96 各自的小心思(1 / 2)

对于军队的事情,老朱一直都是无比重视的,因为他就是从乱世当中打下了大明基业。 而大明的三大营,这是老朱登基时就无比重视的,这是大明最强的军队。 其中五军营可谓是大明三大王牌军之最,由大明各行省选调出来的精锐骑兵、步兵组成的野战军。五军营分为中军、左﹑右掖和左﹑右哨。军士除来自京师卫军外,又调中都留守司及山东﹑河南﹑大宁三都司卫所马步官军轮番到京师宿卫和操练,称为班军。 隶属五军营的还有掌随驾马队官军的十二营,掌操练上直叉刀手及京卫步队官军的围子手营,以及幼官舍人殚忠﹑效义诸营。 三千营以三千蒙古骑兵为骨干,实际人数不止三千,全部为骑兵。分五司,分掌皇帝的旗﹑舆服﹑兵仗金鼓、御用宝物等。 而神机营呢,这就是专属的火器部队了。 真的要是皇帝亲征的时候,三大营环守于皇帝大营,一般是神机营居外,骑兵居中,步兵居内。 就算皇帝不亲征,三大营也会抽调一些军士随大军出征。 内卫京师,外备征战;这就是三大营的职责,这就是他们的特殊之处。 如今的神机营是主管操练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兵,是皇帝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神机营与明初创编的卫所驻军的编制不同,其最高编制级别为营,营编提督内臣二人、武官二人、掌号头官二人;营下编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 全营兵力正常来说是步兵三千六百人、一千骑兵,炮兵四百、全都装备火器。这和一般的卫所不同,因为神机营满编是五千人。甚至还有依附于神机营的五千下营,也就是辅兵等等。 武器的话,野战的重炮及大连珠炮,三千六百杆霹雳炮,也就是步兵火铳。还有多管火铳两百、炮兵防身的短手铳四百,盏口将军炮一百六......这里面还不包括子弹、手雷、地雷等等。 这里面还有战车,因为大明的军队不仅在步兵、水师中大量装备了火器,在骑兵中也装备火铳、火炮,还创造性的发展了前代废弃已久的战车。 这也就是偏箱车了,战车子营按照营-冲-衡-乘-车分五级编制。每营四冲、每冲二衡,每衡四乘,每乘四车,也就是战车一百二十八辆,这基本上是配给步兵营的。 老朱知道朱允煐对于火器的重视,神机营其实早就有过换装了。 相比起开国初,现在的神机营火器有着更加不易炸膛,而且还有燧发。也就是说现在的一些火器,不再是需要点火绳了。手雷、地雷的不断改进,以及威力不断的增强,老朱也是看在眼里。 “皇爷爷,这一次咱的工部学院可是立了大功。”朱允煐献宝一般的说道,“以前咱的火药都是粉末,现在成了颗粒。更好运输,不用临阵再配制,不易被雾水打湿。咱现在的火器,想来是不怎么怕下雨了,遭遇战也更好使用。” 老朱眼前一亮,他是使用火器的专家,他自然知道火器部队的重要性。 朱允煐捣鼓工部学院也有十年了,甚至更早之前朱允煐就征调了不少能工巧匠造船、造皇城。这里面有不少水分,因为朱允煐当初督造水师军舰的时候从宫里带走了不少制火药的。 朱允煐坐镇北平府的时候,全国的能工巧匠被他带走一大堆。这里面,很多人根本就不是和营造皇城有关。但是老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知道他的孙儿喜欢工部,他也知道那个不伦不类的工部学院是他宝贝孙儿的心血所在。 至于说当时的皇太孙掌军,或者是连火药这么重要的战略武器都插手。老朱一点都不觉得犯忌讳,要是真的犯忌讳的话,就不会在朱允煐不到十岁就让朱允煐跑去龙江船厂,不会早早的几乎是将大半个帝国的水师一股脑的塞给了朱允煐。 没办法,朱允煐一出生的时候就基本上确定了地位。愿意做事,老朱当然开心。不愿意做事只是学习,老朱也会乐呵呵的,他的宝贝孙儿以后就是要当皇帝的,早一点接触皇帝才能触碰的权柄,老朱还真的不忌讳,大朱也只是嘀咕不会阻止。 老朱在认真听着朱允煐的汇报,如果火药颗粒化是真的,老朱这样的军事天才自然能够看出来其中的好处。到时候大明的神机营,战力肯定要提升一大截! 对于军事实力的提升,不管是老朱还是小朱,基本上都是不会满足的。真正要做到‘永无止境’才好,哪怕现在的大明战斗力爆棚,对于周边的藩国来说,大明是一个无比可怕的强大怪物。 但是这还不够,因为朱允煐还有很多的计划。在现如今缺少真正‘战略性’武器的时候,现在很多的战争几乎都是以冷兵器为主的时候,朱允煐当然有着更多的追求。 老朱和小朱在认真的讨论着火药、火器的事情,也是在讨论着神机营的事情。 而王承恩也得到了授意,徐辉祖等人立刻朝着武英殿赶来。文臣们就不要瞎掺和了,这是武勋的事情,这是军队的事情,轮不到文臣们在这件事情上指手画脚了。 太上皇坐在龙椅上,这并没有让大家意外。这可不是什么太上皇复辟,这只是单纯的有什么大事,或许是太上皇需要出面坐镇,或者是当今天子尊重太上皇。 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这样的局面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早就有着足够的免疫力。 “九江,你看看这折子。”老朱心情不错,看着外甥孙子李景隆说道,“武苑那边你得给咱盯着点,莫要坠了你爹的名声。” 李景隆赶紧接过折子,作为李贞的孙子、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