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青壮,管理起来那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一旦有一些野心家开始闹事,说不定还真的能够引起一些麻烦。 现在的大明朝毕竟才开国三十余年,好多老一辈的人还在想着陈友谅、张士诚,想着刘福通,想着凭什么就是一个乞丐能够坐龙椅。 在这样的年代,真的不缺少一些野心家,或者一些头脑发热就做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更何况现在的百姓认知水平也比较有限,一旦有人登高一呼,说不定很多人就稀里湖涂的被裹挟进去。 大明朝现在看起来国泰民安,百姓也比较富足,只是谁都明白,现在这样的水平虽然不错,可未必就达到了一些人的预期,会有人想要得到更多。 更何况不管是老朱还是小朱,他们的一些做法也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看着老朱家坐稳江山,这也是很多人心里面不舒服的地方。如果给了他们机会,他们还真的不介意给大明带来一些麻烦。 或者有那么一些人自认为怀才不遇,他们未必想要的就是什么富贵荣华,或者封侯拜将。名利之类的对他们吸引力有限,那些人想要的只是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至于什么天下动荡,或者民不聊生,那就不是他们需要在意的事情了。身怀屠龙术,那自然就要做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这样才是一展所长,这样才是大丈夫所为。 都察院、刑部必须也要跟进,必须要有着严格的监控,绝对不能在这样的一些事情上出现太大的动乱,大明朝的盛世才刚刚开始,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出现一些动荡影响大明朝的发展。 功在千秋,罪在当下,这样的事情朱允煐绝对不能接受。 严震直看起来就激动万分,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他这个工部尚书得到了皇帝的信任。治理黄淮这样的重任,现在也是落在了严震直的身上。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苦差事,一旦出现什么偏差,那么曾经的努力都将化为乌有。可是,对于不少有抱负的人来说,治理黄淮这样的事情,显然也是有机会名垂千古的,这对于不少人来说也算得上无上荣光。 治理黄淮的事情,现在看起来也告一段落了,起码现在看起来整体的框架已经达成了。谁负责这件事情,哪些部门需要参与其中,现在已经有了答桉。 一些人羡慕严震直,也有一些不以为然,或者还有人有其他的想法。 工部尚书即将去治理黄淮,那也就意味着他根本没有时间更多的去做好工部的日常工作。 短时间内看起来可能没什么问题,但是时间稍微长久一点,这必然会让不少人觉得不叫个事。更何况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皇帝对于公布的重视,不可能一直让工部尚书呆在黄河大堤而不理会工部的日常。 说不定很快就要是工部尚书要换人了,这对于不少人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能够站在朝堂上的,至少是四品官,都算得上朝廷重臣。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他们还更希望向上爬一爬,如果能够执掌一部,那才算得上仕途达到顶峰。 早年间的洪武朝,当官绝对是一个高危的工作,六部尚书当中经常出现一些空缺,或者出现一些重臣被罢黜、处死。即使是这样,依然无法改变很多人对于高官显贵的追求。 现在的英示朝看起来也是一个样,别看英示皇帝才登基四载。但是在六部尚书中,可没少出现一些更替。有的人是年老或者病死,但更多的看起来还是皇帝有意识的进行调整。 这是一个好现象呀,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的仕途还有上升的空间。 很多人已经开始忍不住摩拳擦掌,或许需要好好的运作一番呢,这样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重臣。更何况大家都能够看得出来英示皇帝对于工部的重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有机会更进一步。 一个只是家境富庶的地主而已,甚至只是粮长这样不入流的小吏,这都能够成为大明朝的工部尚书。那么对于饱读诗书的正经读书人来说,他们也有机会一展所长,让皇帝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国之栋梁! 在不少文臣心思各异的时候,一些武勋现在心里多少有些打鼓。 高丽那边的战事终了,本来以为朝廷将向西北发展,在那边还有蒙元余孽,很多人还准备着跟随着蓝玉建功立业。但是现在看起来呢,好似根本没有什么机会了。 明摆着的事情呀,朝廷现在需要集中力量治理黄淮,哪里还有更多的余力去讨伐蒙元余孽 对于武勋来说一旦失去了建功立业的机会,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地位下降。现在是治世,这也就意味着武勋地位的下降,那些读书人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很明显这对于武勋不是一个好消息,只是他们看起来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先不说皇帝治理黄淮的决心,单单就是这么些年大明朝战事不断,稍微的修整一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虽然这么些年下来,大明朝也算不上穷兵黩武,不过给百姓更多的修养生息的机会,这绝对不是什么坏事情。 立场不同,看待事物自然也就会有一些差异,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 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他们的一些心思朱允煐也是心里清楚。不过也没必要多说什么,因为皇帝有着皇帝的心思和想法,他不可能单纯的只是照顾文臣或者武将,他需要统筹全局,需要做的事治理好整个江山。 一次看起来再正常不过的早朝,甚至还只是常朝而已。但是讨论的都是一些了不得的大事,说不定会影响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朝廷格局,当然也有可能这就是在讨论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