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道德能吃饱饭吗?
确实不能。
不管是洪武年间,还是永乐初年,朝廷都秉持“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以彰显大明王朝身为“天朝上国”的仁义与威严。
可是这有什么卵用?
大明王朝对但凡来朝供奉的国家都认为是自己的藩属国,只要他们对明朝进行朝贡,大明王朝就会回赐以丰厚的报酬,这就是“厚往”。
而“薄来”,就是每个来朝贡大明的藩属国只需要简单的贡品就能获得丰厚的赏赐。
因为大明王朝在乎的本来就不是贡品多少和贵重程度,在乎的是来朝的数量和规模,而这些只需要薄礼就可以得到丰厚赏赐的藩属国,自然都愿意来捡这个便宜。
所以,基于这个“厚往薄来”的政策,可以知道在近一百五十个朝贡明朝的藩属国家之中肯定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大明王朝丰富的赏赐而来,至于所谓的忠诚与否简直就是个笑话。
但是这种入不敷出的朝贡方式,最后却是将苦难降临在了百姓身上。
长时间保持着“厚往薄来”的交流模式,大明王朝的国库变得空虚,经济紧张,想要充实国库并且继续保持这种“厚往薄来”的关系就必须要增加赋税,最终只会平摊到底层老百姓头上。
为了彰显大明王朝的仁义与威严,为了维持住大明王朝身为天朝上国的威严,从洪武年间到永乐年间,大明就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不知道挥霍出去了多少钱粮,偏偏还为此甘之如饴!
可朝廷中这么多优秀的官员,历代君王中也不乏贤明的,为何不对此提出异议呢?
因为这是必要的政策,也是符合儒学理念的政策。
再说了,真赏赐给藩属国的钱财,也不需要从皇室、官员口袋里面出,谁又会在意呢?
朱瞻基以往是皇太孙,他爹朱高炽乃是皇太子。
因为此事,朱高炽不知道与朱棣争论过多少次,然而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尤其是当年那场万国大会,大明给予了一众海外来使崇高的礼遇,吃好的喝好的,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都快把人家当成爷爷供着养着了。
也就是朱高炽与夏元吉等人极力反对,请求皇帝陛下赶紧把这些白吃白喝白拿的米虫蛀虫给赶走。
这件事情,朱瞻基始终记忆犹新。
仁义道德,是吃不饱肚子的。
“大侄儿,你想做一位真正的帝王,那就千万不要相信儒家的那一套理论!”
“诚然,对待汉人百姓、大明子民,朝廷可以秉持仁义原则,但是对待外邦蛮夷或者说土著蛮夷,那务必要打消这些可笑的思想。”
“战争不只是会消耗钱粮,更可以带来利益,不然为什么蒙古铁骑要不择手段地南征北战,横扫了整个亚欧大陆?天知道他们从这一场场战争里面夺取了多少金银珠宝,又获得了多少海量利益?”
“方才你也曾经说了,开启民智只会导致百姓欲壑难填,导致他们的欲望不断增长,既然如此那填不住就不填了呗,朝廷出兵打仗,百姓负责耕种,他们要多少田地朝廷就给他们打多少田地,不怕他们不够贪婪,就怕他们来不及耕种啊!”
“如此模式循环之下,你觉得这些百姓还会造反作乱吗?他们巴不得朝廷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战争,巴不得朝廷打出更多的异域新土,好让他们去侵占去兼并,然后种出粮食获得利益!”
朱瞻基震惊得无以复加,整个人都因为惊惧而不断颤抖。
这种朝廷运转模式,他先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从小到大,朱瞻基就一直学习儒家思想,身边也都是些大儒硕儒,所以难免会受到儒学思想的影响,认为帝王就应该是一位谦谦君子,就应该是一位敦厚君子。
可是直到这一刻,朱瞻基才终于明白了过来,那他娘地都是些什么狗屁啊!
帝王推行仁义道德,有什么屁用,能够让子民填饱肚子吗,能够让百姓吃饱饭吗?
不能!
既然不能,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因为田地利益不够,朝廷就因噎废食,采取愚民政策,看似可以保证朝廷统治长治久安,可时间长了却也会抑制国力发展,滋生出士绅缙绅这些米虫蛀虫!
与其如此,当真不如开启民智,让老百姓做自己的主人,而朝廷则源源不断地带来田地利益,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运转模式,一种足以保证大明国力不衰的模式!
发动战争,获得田地,供养子民!
蛋糕既然太小了,那就把蛋糕给做大!
人口如果太多了,那就迁徙去异域耕种拓荒!
朱高煦要的从来不是一国一地,他要的是整个天下啊!
朱瞻基悟了,神情激动地看着朱高煦。
他对以往的想法感到可笑。
这才是真正的帝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