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治投降燚军的消息传到日本天皇和平安京军统帅毛利重那里时,前者是瑟瑟发抖,后者是完全不敢置信。
日本天皇一直以来就是没有实权的虚授皇帝,他们家族莫名其妙的出现,然后像神棍一样到处跟人说他们是天神的后裔,慢慢地就演变成了他们天皇一脉。而那些掌握实权的家伙们大多数时候需要借用他们的名头,加上他们一直都很“听话”,所以也就一直“容忍”着他们。
虽说日本“天皇”这个名头听起来好像很高贵,但在掌权人的眼里看来就是那么一回事。尊他们一声“天皇”也只不过是想借用一下的他们的名头,再加上他们上千年来都是安分守己,没有想过掌握实权。
不然真要弄死他们一族也是很简单不过的事情。
当然,日本天皇一族也理解这些事情,所以对于掌权人的态度很是讨好。毕竟他们也要依靠着掌权人施舍钱粮过日子,否则连吃饭都会成为大问题。
如今燚朝把与日本开战的矛头直指他们天皇一族的称号为僭越。这罪名之下,只要燚军攻破京都,身为日本天皇就算不死也得脱层皮。所以日本天皇怎么可能会不害怕?
相较于日本天皇,毛利重此时手中还掌握着五十多万大军,加上之前他们在进攻九州时都是经常有打败燚朝联军的战绩,又掠抢了不少的粮草。
有兵有粮,所以他心中倒是淡定从容很多。
毛利重只是怎么都没有想到德川家治会这么快就被燚军打败。对于幕府军队的实力他还是有些了解。要知道当前他们拥皇军可以跟德川家治的幕府打过不少的仗。
从平安京军在九州击败燚朝联军的情况来看,燚军也不是那么厉害。
当然,毛利重不知道的是,他率领的平安京军所击败的燚朝联军主要是由燚军在日本招募的浪人武士以及缅甸、暹罗、安南等几个国家组成的军队。当时燚军的主力全部都在四国跟幕府的大军战斗。
不过德川家治的战败投降总让毛利重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但他又说不上是怎么回事。索性他也不想来。
好在当初拥皇军跟幕府在签订双方协议的时候,他们“南国”在江户的妻眷都接回了自己的领地,不然自己这边有大量在人质在燚军手里,那还打个屁。
除了手握重兵有底气以外,毛利重在满清那边的使者也传来密信,说是乾隆答应出兵燚朝,但条件是他们必须得拖住在日的燚军三个月左右,好让大清准备充分。
此时的毛利重是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要名义有名义,别说只是要拖住燚军三个月,就是再拖一年,毛利重也觉得自己完全没有问题。
而且随着大清的军队加入对燚的作战,燚军到时候就会首尾不顾,自己再把在日本的燚军击败吞并掉,等消化完他们的火器后,自己将会开创一个新的幕府,再借用燚军那火器之利,去完成丰臣秀吉的目标也不是不可能。
只要自己能把华夏打下了,就把那无能的天皇一脉全部清除了,把自己毛利氏捧上天皇一脉。
那自己必将成为真正的千古一帝,比大唐的太宗皇帝、大明的洪武皇帝、草原的鞑靼皇帝成吉思汗更具盛名。
想想未来,无限可能,毛利重的呼吸都有些急促了起来。
天择四年(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
除了一部分信仰日本天皇的军队逃离了四国进入“南国”国境外,幕府在四国的军队全面投降燚军。
同月,燚军对日本天皇和毛利重下达无条件投降命令。日本天皇跟毛利重杀掉传令使者,表示不会惧怕燚军淫威。
同月,日本动荡。
此时的日本三岛正式从思想上分为两派,一派是信奉日本天皇的人,纷纷逃离“北国”进去“南国”,加入平安京军或者是直接在“北国”土地上宣布造反。
一派则是认可幕府对大燚的投降,认为只有大燚才有能力让他们每天都吃上白米饭,所以他们愿意遵循大燚对他们的管理,获得分田地减田税的实惠政策,同时在面对燚军招募军队时,也积极加入,消灭平安京军来落实自己分得的田地。
毕竟之前燚军占领的九州土地在被平安京军反攻后,当地分了田地的百姓竟被平安京军给残忍杀害了,所以想要把得的分田地彻底属于自己,他们就必须要紧跟着大燚的脚步,彻底击败平安京军才有可能。
天择五年(乾隆二十六年)一月初
春节来临,在默契之下,双方都很是安分,没有什么大的摩擦发生,可以说是平安无事。
相较于“南国”的不容易,“北国”的百姓们却是活得舒坦得多。
由于背靠着的是大燚朝,在大燚庞大的海船军事运输之下,他们的生活物质获得前所未有的的充足。
只要不是懒到至极的人,总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获得充足的口粮度过这个春节,等明年开春过后,再种些种子在自己分得的田地上,待收获后,未来天天吃上白米饭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大燚庞大的海运能力给于日本最直观变化的还是江户,大阪等重量级的城市。
这些城市此时都是在不断的修建或者扩建着大量的码头,码头的搬运工作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