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 李景隆策马登上桥头,眼见异常安静的卢沟桥,忍不住出言笑道:“昔年徐达大将军进攻元大都的时候,元军就曾在此地设置防线,倒是让徐达大将军费了一番手脚。” “这卢沟桥作为北平城的门户,燕军却龟缩城内不守卢沟桥,由此可见燕军之软弱无能,此战他们必败矣!” 李景隆话音一落,南军诸将纷纷出言奉承。 毕竟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卢沟桥作为北平城最后一道门户,燕军却直接舍弃未曾驻防,明显就是软弱无能的表现。 如此朝廷大军可长驱直入,直接抵达北平城外! 只要攻克了北平城,那这场大战也就宣布结束了! 在诸将的恭维奉承之下,李景隆更是心情大好。 此刻南军将士几乎能听见风踏荒草的声音,放眼望去,仿佛河水也因为看到了南军而逃窜,正是士气如虹的时候。 李景隆没有犹豫,当即下令全军过河,直扑北平城。 他这位三军统帅,虽然没打过一次像样的仗,但是兵书李景隆可真是看了不少。 对李景隆来说,决胜的关键无疑是时间! 正所谓“兵贵神速”,由于进入了十月,天气日渐寒冷。 而南军将士衣衫单薄,加上几乎全部来自于南方,如果不能迅速拿下北平,待天降大雪或者燕王朱棣回援后,那己军的胜算就大打折扣了。 所以李景隆毫不犹豫地率南军渡过卢沟桥,直接杀向了北平城。 半日之后,南军主力抵达郑村坝,李景隆就此召开了军事会议。 中军帅帐中,李景隆高坐在主位上面,郭英、平安、陈晖等南军将领皆在此处,就连先锋大将瞿能也接到消息赶了过来。 瞿能一走进帅帐,很快就感知到了不少恶意目光,但他浑然不在意。 先锋大将的功劳,他瞿能是要定了,说不定还能为瞿家争一个世袭爵位。 只要大军接下来攻克了北平城,再布下防线生擒了燕王朱棣,那此事就成了! “大将军,据末将探查所知,逆贼朱棣率燕军主力出奔大宁,此刻北平城内仅剩下一些老弱病残!” “正所谓兵贵神速,末将请大将军即刻下令出兵,攻克北平城!” 瞿能意气风发地开口道,给李景隆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李景隆闻言点了点头,对瞿能父子的表现颇为满意。 “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好议论的了。” “本帅有意兵分三路,一路包围北平九门,一路攻打通州,最后一路屯驻郑村坝,以防燕军回援!” “如此三军互为掎角之势,可守望相助,东西两路大军则猛攻北平城,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攻破北平,擒拿一干燕逆!” 南军诸将听到他这安排,倒是也没有多想。 毕竟朝廷足有五十万大军,即使兵分三路,也可对燕军形成碾压之势,反倒是燕军会因此左支右绌,破城之日指日可待! 而通州历为京东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重地,攻下通州也就断了燕军粮草与后路! 那么,现在问题就在于,这东西两路大军,由何人统帅。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东西两路大军的统帅将军,绝对是最先攻破北平城之人,完全可以争一争那头功。 所以南军诸将都很是心动,纷纷出言请战。 倒是郭英、俞通渊这些老将无动于衷,只是希望尽快结束战事,然后回去养老。 李景隆见诸将全部请战,一时间也不由有些犯难。 他本人肯定是要坐镇郑村坝,遥控指挥东、西两线的攻势。 那么东西两路大军,就必须要择一良将统帅。 思虑片刻之后,李景隆这才下定了决心。 “瞿能将军,除了五万先锋大军外,本帅再调二十万精锐给你,由你统帅包围北平九门,对其发起猛攻!” 听到这话,瞿能欣喜若狂地点了点头,当即跪地领命。 看来他先前的表现已经取得了大将军李景隆的认可,再次夺下了这东路大军统帅的位置。 然后李景隆又看向了平安,诚声道:“平安将军,本帅调给你五万大军,通州就交给将军了,务必切断燕军粮草要道,将其困死在北平城中!” 平安闻言点了点头,面色不悲不喜。 “大将军放心,末将定打下通州!” 其余将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