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面摊吃面都是来烧香拜佛的香客,一大碗手擀面条,面上再淋上香喷喷的肉丝酱,再舀一勺热气腾腾的面汤,吃上一口面,滚烫的,连心都熨帖了。
荃嬷嬷看着人来人往的,坐在那里的都是一些老百姓,“公主,这里人多,不如等到进了城,咱们再去吃吧。”
外头这么多人,若是冲撞了长公主可怎么办,这面条就这么放在外头擀,上头还不知道有多少灰尘呢,长公主金枝玉叶,怎么能吃这样的民间食物。
可长公主显然不将这些问题放在心上,“我要吃面。”
荃嬷嬷见状,只能应了声是,立马朝外头喊了一句停车,然后率先下了马车,车夫搬来一张凳子,荃嬷嬷将长公主搀扶下了马车,后头的英嬷嬷和温静安见状,也都下了马车。
长公主立在面摊前,煮面的老板熟练地擀着面条,老板娘手脚麻利地下锅煮面,煮熟捞出,再舀上肉片汤汁,一碗面就煮好了,老板娘旁边还站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手脚麻利地将面碗端去给客人:“客官,您的面。”
这是民间的烟火气,最寻常不过的烟火气!
在滚滚而出热气中,长公主在想自己的女儿。
她是否也曾这样站在面摊前面,在蒸腾的雾气里,等着她需要的那一碗面条呢?
“这位客官,吃面吗?”老板娘麻溜地忙完了手里的活,抬头就看到一位气度不凡的妇人站在了自己的面摊前。
老板娘一怔。
眼前的妇人一看就非同一般,光是身上那气度,就看得出来此人非富即贵,老板娘不由得有些紧张,却想着自己开门做生意,怕什么,便立马熟稔地出声:“我这里有肉丝面,有鳝丝面,还有鱼肉面,您要吃哪一种?”
长公主顺着她的手看了看,点点头,要了一碗肉丝面。
老板娘应了一声好:“客官,您找个位置坐下,肉丝面马上就好。”
荃嬷嬷立马找了一张没人座的桌子,拿出帕子将凳子和桌子擦了好几遍,这才让长公主坐下。
桌子前就只有长公主一人坐下,其他的人都围在长公主的四周,警惕地盯着周围的动静。
肉丝面很快就好了,小姑娘端过来,就看到五六个人围在那位客官四周,连走都走不过去,小姑娘毕竟涉世未深,看到这架势手一抖,一点面汤泼在了手背上,烫的她吸了一口凉气。
“客官,您的肉丝面。”声音细若蚊蝇。
长公主抬头看了看,“别围着了,都坐下吧,别吓着人家小姑娘。”
可不是嘛,小姑娘吓得手都有些不稳。
“来,小姑娘,快把面条端过来,别烫着了。”长公主慈祥地冲着小姑娘说道。
小姑娘也裂开了嘴,笑眯眯地将面条放到了长公主的面前,然后打量着长公主,欲言又止。
长公主觉得她似乎有话要说,便主动问道:“想要跟我说什么吗?”
小姑娘点点头,开心地说道:“您的眼睛真漂亮,您是我见过第二个眼睛这么漂亮的人。”
荃嬷嬷她们都笑了。
刚才这小姑娘怕的要死,这回又敢说同长公主说话,胆子可是够大的。
长公主也笑了,“哦,那第一个漂亮的人是谁啊?”
小姑娘兴奋地说道:“就是之前来的一位大姐姐,就坐在您座的这个位置上。眼睛跟您的好像,笑起来的时候眉眼弯弯的,跟有星星一样。”
便是历尽了沧桑,有了希望之后,长公主的眼睛里头也有了光。
长公主笑着摸了摸小姑娘的头:“阿荃。”
荃嬷嬷拿出一粒碎银子给了小姑娘,小姑娘连连摆手:“我不能要,不能要的。”说完蹦蹦跳跳地跑开了。
长公主见这姑娘虽然年纪小,却如此的懂事,便道:“既然来了,就一人吃一碗面再走吧。”
几人一人点了一碗面,付了银子,上了马车就要离开。
那小姑娘突然叫停了长公主:“夫人,您等等,您落下东西了。”
长公主撩开车帘子,就见那小姑娘手里头拿着一样东西过来,“这是您掉的东西。”
小姑娘手里头拿着一块玉佩,红色的穗子随着小姑娘的走动一摇一晃。
长公主看了看自己腰间,笑道:“这不是我的东西,我的玉佩还在呢。”
“不是您的?那是谁的?之前地上还没有呢!”小姑娘想了想:“那就是之前那位大姐姐掉了的。”她担忧地说道:“丢了玉佩的人肯定很着急。她说她就住在城里,您能看出这玉佩上有什么标记能找到她吗?”
一般世家家族玉佩上都会有一些象征着自己家族的标记,或许是族徽,或许是家族的姓氏,或许玉牌持有人的名字里头的一个字,长公主拿了玉佩,仔细端详了一番,到最后只在上头看到了一个玉字。
“阿荃,你看看,京城之中有哪位夫人名字里头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