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可识得此物乎?”
一边的信使又从怀中取来一物,却是韩遂的【刺史官印】,之后,将其递给了高君雅。
此物便是用来取信高君雅。
毕竟,关于韩遂兵败汾城之事,还没有传开,没有此物,高君雅很难相信韩遂已死。
“什么?”
“这是刺史大人的官印?”
“韩遂大人当真死了?”
“我——”
高君雅闻言,心中颇为震惊。
他开始犹豫了。
降与不降?
一时间,也很难抉择。
“高大人,如今,太原城中您虽然手握一万多兵马,但也只不过是个校尉,人微言轻,倘若那阎行和成公英归来,您手上的兵权,怕是很难保住吧?”
这一名信使小声说道。
“我——”
高君雅越来惶恐了。
因为信使所说,却是事实,如今,成公英和阎行正在代郡征粮,不在太原城,如果两人归来,韩遂新死,其势力,必将由两人来代领之。
他手上的一万兵马,也会被两人所夺,届时,他将手无寸权,受人鱼肉。
此等结局,非他所愿,他忠于韩遂,也是因为韩遂于他有知遇提携之恩,如今韩遂新死,他也是时候需要为自己打算了。
“大司马,如果能答应我个条件,我高君雅愿降。”
他犹豫片刻后,终于决定归降袁恪。
“大人先将条件讲来,如果我家大司马能办到,我家大司马自当允之。”
这一名信使拱手说道。
“我若将太原城献给大司马,也没有别的条件,只希望大司马能放过韩大人的家眷。”
“毕竟,韩大人于我有提携知遇之恩。”
高君雅提议。
“好!”
“此事我代我家主上允了。”
这一名信使说道。
“你,你能代你家主上?你,你是何人?”
高君雅重新打量起信使来。
之后,他渐渐地发现眼前的信使好像颇为熟悉,却又暂时想不起来。
“高大人,火眼如炬,一切都骗不了大人。”
这一名信使将身上的些许伪装去掉,恢复了他本来的面貌,正是袁恪身边的军师徐阳。
他冒险进入太原城,便是为了前来劝降高君雅。
“你,你是徐阳徐先生?你,你也归降袁恪了?”
高君雅认识徐阳。
之前,徐阳是韩遂身边的谋士,颇受重用。
“韩遂无能,刚愎自用,阵前不听我的劝说,以致大败,我徐阳不得不转投大司马帐下,为其效力。”
“如今,韩遂败亡,张杨和王匡也被擒,并州已经是大司马的天下了。”
“高大人,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
“大司马袁恪乃是当世明主,未来终结乱世的大豪杰,为其效力,建功立业,将来封官拜爵,是明智之选也。”
“并州韩遂势力已灭,高大人,归降大司马,结束并州之乱,乃是不世之功。”
“史书也将有其浓重的一笔。”
徐阳不愧是名士,他的嘴当真舌灿莲花,也不过数言之语,便将高君雅给说服了。
“徐先生,你不用讲了。”
“在下愿降!”
“只希望先生能保全韩大人的家眷。”
高君雅闻言,也没有继续说什么。
他立马降了。
“好!”
之后,高君雅率众归降,开启城门,引徐阳带领的三万大军入城。
太原,遂克之。
三日后,袁武也平定了上党诸郡,俘虏张杨的家眷以及财产,入太原。
河内郡也被顾廷章率军克之。
王匡的家眷们也被押入太原的大狱,听侯处置,其家产也被抄没之。
至此,并州全境平定。
各郡、各县也宣布归附。
之后,袁恪自汾城北上,入太原,开始主政并州,为恢复民生,他轻徭役,减赋税,重农桑,出台了不少安民富民的政策。
也奖励农耕。
这一日,袁恪刚刚将手头的政务处理完,伸个懒腰,刚要去见貂蝉,却看到了徐阳急匆匆地进来了。
“主上,大事不好了。”
“刚刚城中大乱。不少乱民在城中开始哄抢粮食。”
“哄抢粮食?这怎么可能呢?如今并州境内国泰民安的,战事都结束了,本将军也出台了不少恢复民生的法令,为何会引发哄抢粮食的行为?”
袁恪闻言,也是颇为意外。
“主人,此事我派人查过了,是有人在坊间谣传说,匈奴大军要来了,所以,引发了抢粮风波,如今,面米的价格较之同时,涨了四五倍了。”
徐阳汇报。
“什么?匈奴人要来了?此事核实过了吗?”
袁恪闻言,也不由变得慎重起来。
一旦此事当真的话,将影响他精心部署的计划,如今平定了并州三路诸侯的隐患,他刚要提兵南下,迎战十八路诸侯,如果这个时侯匈奴来犯,他不得不分兵对付匈奴,届时,洛阳的战事怕会有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