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武侠修真>文物有灵,共赴国殇> 第37章 雁落归鸿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 雁落归鸿(1 / 3)

之后的两天承影陷入了一个久久的梦中,梦里,他似乎来到了那个《淮南子》所记载中,共工驾驶神龙撞向不周山之前的情景,那时天维还在、地维还没折。走近那连接天地之间的那根擎天之柱,看见的正是“雁落归鸿,蛟龙承影”的模样。那根尚且没有折断的天柱,如同光锥般,几乎万事万物都能在里面留下自己的影子,唯独他没有。

在擎天之柱的一面看到的是眼前物的影子,然而侧面看到的确实一副如山水画一般的情景,寥寥几笔的黄龙从黄土高原飞跃而起,盘旋于赣、苏大地,真的演绎了诗句里的“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情景;他正凝望着擎天之柱镜面里的东西,然而这种壮观的镜像并没有引起他的惊叹,反而让他感觉不好!

伴随着一种不祥的预感,他从梦中醒来;那把跟随他7天7夜的大刀还搁在他的案桌,只是那刀刃早就被擦得光亮如新,只是刀刃上的缺口还暗示着那颗子弹割喉间毫厘之间的惊险距离。

恰好,杨帆这时推门进来,端着一杯水,看见他起来了便问:“怎么样,好点了吗?整个军里,就你最耐得住寂寞,睡了2天2夜。”说着,便将温水放在了案桌,自己搬了把椅子坐下来。

端详着杨帆的脸色,承影说了句:“你变了。”

“变了?”杨帆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挑了挑眉头,“哪里变了?”

“变得戾气全消了,那股阴霾的气息也一扫而光。”说着,承影的脸上也露出一种释然的笑意,那笑容如晴光映雪般;其实,就在他倒下之前,他早就知道了故事的结局了。

杨帆倒了吐了口气,仿佛一下子将他从1937年8月以来的胸中的郁闷全部吐出来:“这一仗,我对泉下的兄弟也算有交代了。后面的日子,就为——”说着,他还是有点茫然,后面的日子为了谁而活?

承影从床上起来,坐在床头拍了拍他的肩头:“后面的日子,就为自己,为家国而活吧。”两个男人相对而笑。突然,承影注意到自己有什么不对劲:“我身上原来穿的衣裳呢?谁换的?”

说起这个,杨帆也是一脸的茫然,虽说退下来的时候,他也是一身的血污:“应该——是后勤的人吧,可能是军医检查时脱下的,那身衣服一身血污的。”说着,摸了摸后脑勺,他没觉得那身临时的军装有什么好宝贝的。

然而承影却不管不顾的,一把掀起被子,起来的;在临时搭起的小院里辗转好几圈,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一堆衣裳;看见那堆衣服还没有洗,承颖松了口气;里面扒拉了许久,才找到自己的那件,从左边口袋里先是找到了那份血书,那是那把刀的主人临终前塞给他的,这时信上的血迹早就干涸了;从另外一个口袋里终于找到了那颗糖。

后面几天的台儿庄很热闹,几乎成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焦点,在当时绥靖主义盛行的世界,1938年的中国就如同一个老者孤独地向着世界东方的法西斯力量抗争,孤援的情况下,居然将比自己的强大的对手一拳打倒在了地上。李宗仁每天都得接待很多的记者,蒋也借着媒体极力宣传这场战役的效果,孜孜不倦地借媒体宣传歼敌3万这个辉煌的战绩,实则是8千;然而不管实际数字如何,这场战却深深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仿佛抗日战争从那时会进入转折点,从此,武汉不在岌岌可危,收复上海、南京、东北亦是指日可待。至少在那短短的一两个月内,神州大地上的人们是这么认为的。

而指挥这场战役的李宗仁成了全国人民目光的聚焦点,他凭借着一群装备武器落后、文化各异的杂牌军,在向来兵家争夺之地的中原,创造了如此的奇迹;诚然是世界上无不可用之兵,只有不会用人的将才;确实,李宗仁这次的成功,除了第五战区所有战士的努力外,确实在西北军和川军间还有些对他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遇之恩。最让他哭笑不得的是,此仗过后,蒋以为李宗仁是一个可用的将才,从一开始的事事制肘到如今,居然在现有兵力的基础上额外加派了20万兵,陆续奔赴中原受李宗仁指挥。

回到屋里,承影展开那封31军的那位大刀敢死队队员的诀别书,看着那跟血迹融合在一起的墨迹,一时,不知所措;是这样寄送出去呢?还是重新抄一份呢?提起笔的时候,才想起来,哦,自己还没有给西北的朱茗报平安呢。写信吧,太晚了;他巴不得立马就那般面对面的讲述;估计也就只有对方的声音萦绕耳畔,才能缓解他生死颠沛之间的心惊吧。于是便急匆匆地到外面去。

刚一走到外面,便被一行熙熙攘攘的士兵给吸引了目光,循声望去,居然是一群川军和西北军挤在一起,在听一个人在说着台儿庄的事迹。决战前的徐州,老百姓和商家都撤的差不多了,这里原有40万加上陆陆续续来的报道的20万部队,一下子熙熙攘攘的,各地方言的士兵们挤在一起,一时之间,日本机械化兵团危险的阴霾暂时散去了,将士们难得有些许的空闲。1938年的那个春节,中国的士兵一直忙于应战;1938年的这个春天,才得以空闲下来。

定睛一看,被围在中央的那位说书先生在讲述着战场的激扬战事的,时不时来个指点江山的,居然是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