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不行,只能是减少看望的次数,她俩都觉得控制在每月一次比较合适。
既然两个儿媳妇都来了,老太太便把女儿交给她的侨汇券掏出来几张,她给两个儿媳妇各自分了两张,说道:
“这是知希给的侨汇券,原本还想着让我转交,既然你们两个来了,那就都拿上吧。”
两个儿媳妇把侨汇券接到手里,看了看上面的面额,都很吃惊。
大儿媳妇首先说道:“妈,还是你自己留着吧。我们做儿媳妇的也没有好东西孝敬给你,这是知希孝敬给你的东西,您自己留着用就行了,我们是万万不敢要的。”
“大嫂说的对,还是您自己留着吧,我们真的没脸要。
你看我们每次上门都空着手,带的那点粮食也就刚刚够我们自己吃的,连点孝敬的东西都掏不出来。
做不到孝敬老人,我们心里已经很惭愧了,哪能再拿您的东西。”
林知希的大嫂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儿媳,二儿媳虽说比大儿媳差了点,但比起大多数人家的儿媳妇来,又要好上不少,总体来说也是个孝顺儿媳妇。
两个儿媳妇每次上门,并不像二儿媳说的空手而来,每次都会带上各自的干粮。
但也仅此而已了,这些干粮也就刚刚够他们的一顿饭,确实拿不出孝敬老娘的东西来。
不是他们没孝心,实在是家里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
不管是点心,零食,糖果,水果,这些都是现阶段特别稀缺的东西,他们手里没票,自然也就买不到。
如果老太太的口粮不够吃,她们倒是可以节省点带过来,但老太太有小女儿的孝敬,还没到饿肚子的程度,多次叮嘱他们不要带粮食。被训了两次之后,两个儿媳也就不带了。
空着手上门也就罢了,她们可做不出打秋风的事情来。况且小妹还在旁边站着,她们就更不能要了。
要是没有小妹隔三差五的帮衬,两家的日子不知道有多艰难,现在虽说也不宽裕,但勉强还能吃饱,仅仅这一点就已经让无数人羡慕了。
林知希在旁边插话道:“大嫂二嫂,你们就收下吧,这本来就是我送给你们的东西。
我不知道你们两个今天会来,所以就交给了咱妈,本来就是想让咱妈转交一下。”
“侨汇券多难得,还是你自己留着吧。友谊商店的东西,无论是哪一种,质量都好,市面上都难得一见。
你和文轩的朋友多,这样的东西不管是自己吃也好,还是拿来送人也好,都有面子,给我们就白瞎了。
你要是再有一时半会儿吃不完的菜干、粉条什么的,送给大嫂的话,大嫂肯定不拒绝。
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就已经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了。”大嫂说的很诚恳。
二嫂也情真意切地说道:“小妹,二嫂不和你客气,家里的日子能过得这么好,都是沾了你的光。
你隔三差五给的那些东西就已经很难得了,但这些侨汇券真不能要,太难得了,你还是自己留着吧。”
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侨汇券太珍贵了,只存在于传说中,两个嫂子并没有这么高的奢望。
有两个通情达理的嫂子,林知希很知足,“这不只是我的心意,也是文轩的心意,你们尽管收下好了。
这段时间找文轩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很多人都是大领导或者是有钱人,文轩手里攒了不少的侨汇券。
我们手里还有,这些就是专门给你们留出来的,你们尽管收下好了。”
听说这是文轩的心意,两个嫂子也就不说什么了,高高兴兴的收了下来。
看到两个嫂子的做派,林知希还有点吃味。
每次她拿岳文轩做挡箭牌,都特别好使,只要是他说的话,她的这些亲人们就很容易接受。
林知希的两个哥哥坐在一旁没说话,但心里都很高兴。
他俩的眼神都很好,侨汇券上的那些购物券,他俩都看在了眼里,其他的不说,仅仅是每张对应的粮票就有八斤!
每家有两张侨汇券,仅仅能兑换到的粮食这一项就有十六斤,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多出这些粮食,再加上侨汇券中的其他购物券,差不多能弥补两个月的粮食缺额。
有了这两张侨汇券,就算在今后的两个月之内,小妹不再有其他的贴补,他们两家也基本上能填饱肚子了。
在现在这个阶段,对于每家每户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填饱肚子的问题,谁家要是不用发愁这件事儿,那可真的就是太幸福了!
如今他们二人就是这样的心理状态,心里非常满足,美的不行。
一家人说说笑笑的聊天,很快就到了该做饭的时候。
主食很简单,家里还有窝头,热一热就行。
陈玉凤考虑到小女儿可能会在这个星期天过来,特意提前蒸好了一锅玉米面的窝头。
她平常舍不得用纯玉米面蒸窝头,总要掺杂一些其他的杂粮,每次被小女儿见到,总要唠叨她半天。
女儿给的那些东西,她就算天天吃细粮,应该也不差多少,但她还要贴补给几个孙子孙女,自然就没有这个条件了。
为了不让女儿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