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历史军事>寒门崛起> 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官的立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官的立场(1 / 2)

望着手中的奏折,京师来的李大人先是疑惑,接着悚然一惊!

原本在他看来,什么勾结海盗,什么私通倭寇,确实是杀头的罪名,甚至那海口县令因此被抄家灭族,即便站在一个外地官员的立场上,那也是活该!

真活该,这李大人虽然不曾见识过倭寇海盗的手段,但最少听说过。

甚至他刚到海口县衙,就被那已经砍掉脑袋的县令直接扣押在后堂之内,关在柴房里受了不少罪。

如今想来,那厮一旦成事,必然要杀掉自己和随从灭口的。

李大人之所以当着刘允之的面大骂赵亨义,无非还是文官的习性在作祟!

说的冠冕堂皇一些,那海口县令即便犯下了天大的错,也要由朝廷处置。

他赵亨义仅仅只是个苍梧县男,甚至连勋贵都算不上,身上没有正经的官职,也没有朝廷的命令,压根没资格对海口县令进行审判。

可那赵亨义仗着手下有兵,竟然直接占据了海口港,滥用私刑,直接砍掉了一县县令的脑袋,这于理不合,于法不符!

最为可怕的是,港口之中有那么多的人亲眼目睹此事,随后必然也会传扬甚广,朝廷的威严,朝廷的体面,荡然无存啊!

民众之中,一旦产生了对官府的蔑视,今后乱民必然增多,小民闹事,恐怕也会习以为常!

这是坏了根基的大事,上纲上线的说,形同谋反!

这些道理,刚刚李大人都已经说尽了的,他相信,以刘允之琼州府尹的身份,必然也是明白的,甚至都不用自己提点。

当然,真正的心里话,两人是心照不宣的,没必要摆在台面上说。

这心里的真实想法,乃是身份、立场所决定的!

文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大的集团,虽然内部分为许多派系,也会相互攻讦、斗争,但是,自大燕国立朝以来,文官对外是抱团的,这一点,从未改变过。

打压勋贵,限制武将,甚至不惜自毁长城,宁愿整个国家武备糜烂,也要将武将们的脊梁从根子上打断,文官们也从未放弃过最初的手段和想法。

在这位李大人看来,赵亨义只是个男爵,又是琼州团练团练使,不论从哪个方面看,这货都属于文官需要重点防范、拼命打压的对象!

最最关键,也是最深层次的原因,李大人他,不是陈妃党!

原本将他派到琼州来,就有暗地里护住海口县令一条命的打算,毕竟海口县令即便以类似发配的方式被赶到琼州府,还能做个最繁华港口的县令,足见在朝廷内部,是有人愿意照拂他的,也是这厮敢于胆大包天的根源!

为了争夺前来琼州府处理那海口县令的机会,朝廷内部也是经过一些小小的争斗的,只不过李大人没想到,自己刚到海口,就被对方给扣押了,哪怕说明白了,自己是某某大人派来,想办法保全对方的。

可是眼下,海口县令没有通过任何审判,直接被赵亨义在码头上砍掉了脑袋,整个事情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首先自然是李大人被上官嘱托的任务泡汤了,不过这本没什么关隘,毕竟李大人离京之前,海口县令勾结倭寇的事情还没爆出来。

倒也不是这些大燕国的官儿们真的嫉恶如仇,而是那海口县令还没有重要到,连这等抄家灭族的罪名都需要大家帮忙遮掩的程度。

换成那在乱军之中失踪的陈永忠陈伯爷,怕是他给倭寇做狗,朝廷上下也会想尽办法为他脱罪……谁让他是陈妃的亲弟弟,当今官家的小舅子呢!

但是勾结倭寇这等事,放在海口县令身上,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李大人绝对不会保他,更不会为他脱罪,他相信,即便临行前对自己有所嘱托的那位上官必然也是一样的态度。

可是,那县令不该死在赵亨义的手里,更不该死的那么潦草!

这已经是大燕国立朝三百年以来,文官集团最为担心的事情了,赵亨义他踩到红线了!

此前有传闻,七品文官阵斩三品武将,那是瞎扯,没有的事,这一点,李大人十分清楚。

因为,他就是那个七品文官!

当时,他只是在兵部外面,当着所有官吏的面,抽了一个三品武将的耳光而已。

随后,他非但没事,反而受到上官赏识,认为他为人刚直,这才速度飞快的得到提拔。

如今,竟然有武将都算不上是的团练使,当着他的面,动用私刑砍掉了一个县令的脑袋,这让刚直的李大人,如何能够做到坦然处之?

这等跋扈的武人,定然要一棍子砸死才行啊!

留着肯定是祸患,早晚要造反的!

可是看到刘允之写的奏折,李大人悟了!

这赵亨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