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门路,已然偷偷潜伏进人域,跑来支援有苏国。”
“他们应该是冲着我来的,也该由我来对付,但我仔细想了想,觉得由我出手还是不太合适,反倒是让周国迎战,最合适不过。”
“毕竟,当年他们之所以叛出人族,投靠蛮族,全是因周国之故。既然周国率兵而来,那这场陈年旧怨,也该有个了结了。”
“便由周国出面,迎战蛮黎一脉,不知姬考公子意下如何?”
因为周国还有用,姜黎也不好过分逼迫姬考,所以他想了想,给姬考下了个任务,让他来对付蛮黎一脉。
别的事情,姬考都不用管了,专心对付蛮夷一脉即可。这样,即杜绝了他们向仙道传递消息的风险,也不至于让他们无事可做。
“蛮夷一脉!”
“当年周国与仙道联手,致使九黎古国被破,无数九黎后裔流离失所。”
“其中一尊九黎强者率领族人杀出,想要去圣地讨要个公道,却在半路为周国强者所阻。”
“因为此事,那尊九黎强者大怒,一气之下率领仅存的族人投了蛮族,在那里开辟蛮黎一脉。”
“这桩公案,确实由周国而起。他们当年不该阻拦那尊九黎强者的,就算真的要阻拦,也该由仙道强者出手阻拦,他们出手算怎么回事?”
“黎侯说,要周国对付蛮黎一脉,我觉得挺合适的,此事既因周国而起,那自然也该由周国出手了结。外人出手,不合适。”
“周国造的孽,自然要由周国来扛,牵扯到外人就没意思了,尤其是不能牵扯到当初的苦主九黎后裔。”
“我就一句话,在周国之人没有死绝前,对付蛮黎一脉的事,还轮不到九黎后裔出手。”
“人族负九黎后裔太多,万不能再行此不义之事,使其同族相残。”
姜黎说完之后,众人沉默了一会,方才听到东伯侯缓缓说道。
毫无疑问,他是支持姜黎的。甚至是认为,让周国对付蛮黎一脉,实乃天经地义之事。而在周国之人没有全部战死前,此战外人皆不得插手。
“昔日因,今日果。当年周国逼反九黎后裔时,可曾与我们商量?可曾征求过我们的同意?都没有,皆是周国自作主张之举。”
“事先不与我们商量,那事后,自然也不需要我们帮周国擦屁股,收拾烂摊子,所有的后果,都要由周国自己承受。”
“这也是当年说好的,所以,如今蛮黎一脉既然回来报复,那自然是由周国自己想办法解决,万不可将我们扯入其中。”
“我等的族人,凭什么为周国流血牺牲?”
东伯侯话音刚落,立即就有数位诸侯站出来支持道。
大多数贵族,尤其是老牌贵族,都是从轩辕时代就传下来的。所以,他们对当年之事很清楚,甚至可以说是亲身经历者。
当初九黎古国被破,见仙道做事如此之绝,不少诸侯都曾派兵来援,可奈何,行至中途,皆被周国带兵拦下。
正是因此,才有了九黎强者一气之下,投奔蛮族的事。
当时,就有诸侯断言,未来他们必定杀回来复仇,并为此责问周国,若未来遇到此事,众人该如何?
当时的周国之主,或者说是周部落之主,正是意气风发之时,面对众人的问责,直接大包大揽的说道:
若九黎强者率蛮族大军回来报仇,自有周部落顶上,与众人无关。
因此,就有了那句,在周国之人没有全部战死前,他们与蛮黎之仇,外人皆不得插手。
“这……”
听众人的意思,是想让他带兵与蛮黎一脉死磕,姬考的脸色,当即就变了。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可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因为众人说的都是实话,这本就是他周国的先祖,一意孤行惹下的麻烦,并在事后发誓,因此产生的后果,皆由周国一力承担,不涉外人。
当年的誓言犹言在耳,堵死了姬考所有想要反驳的话。但真要让他与蛮黎一脉死磕,他又不愿。
因为真的打不过!
蛮黎名为蛮黎,实为九黎,除了不是人族之外,在别的方面,都与九黎后裔一般无二,甚至是更强。
因为他们在蛮族所享受到的待遇,远非在人族可比,与蛮神后裔等同,为蛮族中的皇族。
甚至早有传言,新一代的蛮皇,就将诞生于蛮黎一脉。
而周国呢,在人族连王族都不是,真要与蛮黎一脉对上,那绝对是一边倒的屠杀,被蛮黎屠杀。
想到这里,姬考不由后悔万分,早知会遇到这样的局面,他就不来此地,而是派姬发来此,自己代他前往道域,与仙道高层商议结盟之事。
是的,姬发也不在周国。
姬考离开周国之后,哪里敢把他留在周国,于是在离开之前,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把他派到道域,与仙道商议结盟之事了。
当然,周国与仙道结盟,是公开的秘密,倒也不怕人调查。
“长公子迟迟不语,是心生畏惧了吗?这不该啊,当年令祖何等的意气风发,当着天下诸侯的面放下豪言壮语,其音犹言在耳,其容令人难以忘怀,其风采令人心生向往。”
“这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