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都市言情>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224章 穷进士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4章 穷进士(1 / 3)

“这就是长安城啊,这城门楼子真大,跟座山似的!”

“这城墙真高,还包砖类!”

“这城里的道路真宽真平坦,比咱村里打麦场都宽类!”

年轻的狗剩抓着祖父刘宝福的手,眼里满是震撼。

“站住,过所?”

城门口,一名守城官兵喝住了要跟着车马往里进的祖孙俩,那士兵高大魁梧壮硕,身披铁甲矗立如铁塔,手持丈八步槊一声喝,狗剩一个激灵直接吓哭了。

刘宝福顾不得安慰孙子,赶紧从怀里掏出一张公文,这是来京城前,特意请村正帮忙担保,请里正到县里户曹开的过所。

薄薄一张纸,费许多人情,但没有这张纸,他连县都出不去,更别说进长安城。

在家千般好,出外万般难。

这年头,离乡二十里,就得有关系有身份,否则寸步难行。

城门官翻看了一下,“宜州同官县来京投亲?”

“投谁?”

“投我们村狗蛋,他是我侄儿,”

“长安灯火万家,谁知狗蛋是谁?住哪坊,什么身份?”

“他是常贡进士嘞,天大的才子,”老汉说着。

“在长安进士一点不稀奇,我大唐科举常贡六科,秀才

在刘宝福老家村民眼里的文曲星下凡的大才子,在长安的城门守兵眼里,也根本算不得什么。

进士还不如明经呢,明经丁等都授从九品上。

刘宝福于是站在那里思索着,回忆着,许久终于在那守城兵不耐烦中想起来了,“做官了的,做官了,是正字。”

“秘书省正字还是弘文馆正字,还是司经局正字,或是崇文馆正字?”

老头哪知还有这么多正字。

“那你知道他住哪坊?”

“好像住城南,”

城门守看到这模样也是不由摇头,“你们当长安城跟你们老家乡里乡村一样吗,什么都记不得,伱们到哪找人?”

不过这人看他们这爷孙模样也不容易,便好心指点了下,让他们沿天街一路到皇城南门,到那托人打听下秘书省有没有刘狗蛋这个正字。

设有正字官员的衙门也就那几个。

刘宝福爷俩好不容易进了长安城,看着那足足百步之宽的天街,爷孙俩都有些傻眼。

“阿公,这是路吗,也太宽了,比咱村子都宽。”

“这叫天街,你狗蛋哥先前来信时说过类,长安天街百步之宽,长十里呢。”

刚走没几步,却又被人喝斥,让他们走大道边上。

这一路走的腿累肚饥,好不容易寻到皇城南门,又是好一通打听,好在他记起侄子大名叫刘绪。

可打听许久也没人认识刘绪,正百般无奈之际,碰到校书郎来济,“你们找正字刘绪?”

“长官你认识他?”

“刘绪原来与我俱在秘书省,不过如今调到东宫崇文馆了,你们是他亲戚?”

一通说明,来济道:“要不我送你们去刘正字家吧,他们家住在城南靖善寺东的靖安坊内。”

来济还特意赁了头骡子带着这又饿又累的爷孙俩去城南。

靖安坊内,刘绪妻子看到丈夫的上司来十一郎来了,还有些意外,等看到后面的一老一少,眼神有些复杂。

“你便是狗蛋媳妇吧,呃是他叔,这是他弟狗剩,”

老头是来找刘绪借钱粮的,家里饥荒了。

刘绪妻子请他们进小院,来济说还有事便先走了。

“还没吃吧,我给叔和兄弟做饭。”

刘绪妻子转身进了厨房,可揭开米缸却是空的,她回到卧室,打开了个盒子,里面放着几支银饰,那是她仅剩的首饰。

拿起一支银钗,刘绪妻子来到前面,“叔,你先在这喝杯水,我去买点菜来。”

“城里也不方便,啥都要买,还不如咱乡下方便,院里就能种菜,”

刘绪妻子去把银钗当了,换了点钱,然后去买了米面,又割了点肉,买了点鸡蛋,当的钱一点不剩。

回来,和面擀面,烧火煮不托,又煮了肉和鸡蛋。

大碗不托端上来,爷孙俩也顾不得客气,端起来便蹲地上大口吃起来,碗里还有大片五肉和荷包蛋,

爷孙俩一口气连吃五碗。

等到刘绪妻子把锅里最后一点汤也给爷孙俩盛完了,他们都还有点意犹未尽呢。

吃饱喝足的爷俩开始聊起家常,夏季发山洪,庄稼减产,这接着突厥人又抄掠,秋季庄稼更没收成,虽然朝廷减免了租调,可现在家里还是断粮了。

他只能来投奔侄子,希望借点钱粮度饥荒。

刘绪妻子静静的听着。

她老家河东,十四岁时入的隋后宫中宫人,三年前刘绪赴京参加进士科,中得乙科,获得从九品下出身,经过吏部铨选后获得了秘书省正字之职,从此留在长安。

刘绪生下来三天他爹被毒蛇咬到死了,三岁时娘也病死,打小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后来给地主家放牛,因为聪明伶俐,被选做地主儿子的书童,跟着读书,地主儿子书没读进去,倒是刘绪学的很好,让先生都十分爱惜,特收为弟子。

后来还成了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