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章 三原药
夜深人静时分,湿气渐除,吴家旧宅显得异常清爽,窗外,星月辉映,浮云鳞次栉比地沿着天边一路向西,若隐若现。
天凉好个秋!
书房,台灯下,边沐双手抱臂,背靠椅背,两眼盯着桌上一堆精铜算筹正在那儿揣摩司徒鉴青遗留下的部分中医药学精义残章……
“都那么大岁数了,米老没必要跟我这儿玩虚的,他说是真的……应该大差不差,更为关键的是,每隔一段就穿插一点袁主任的阐释、补充,真有人要造假,依着日常逻辑完全没必要这么玩吧?!”想到这儿,边沐初步判定沙发夹层里藏匿的中成药制药精义是真货。
说来也是有缘,楼上那位退休老护士长居然跟袁主任颇有些私交,顺理推导一下的话……楼上老护士长应该可以认出袁主任的笔迹才是。
“羊皮桑麻纸上就两种笔体,制药秘方用的是小篆字体,清一色繁体字,想来应该也算是一种防盗手段,文化程度低点的人识读起来毕竟还是有点难度的,外行人得手后不得不找行家将小篆体‘译’成简化版楷体字,一来二去的,肯定惊动不少人……那这套小篆到底出自谁的手笔?司徒鉴青?!咋看咋不像啊!袁主任?!有必要费这么大劲吗?他到底担心什么呢……”想到这儿,边沐就动了找行家鉴定一下笔迹的念头。
“花田鬼市”经营户杨大爷人脉极广,这种事老爷子应该能帮上忙。
齐悦薇有些身份,以她所处层次,随便找几位等级最高的笔迹鉴定专家论证一下也不是个啥事,虽说她跟医药界有些小交集,对边沐未来的小事业应该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可惜,齐悦薇最近挺忙的,边沐跟她几乎没怎么见过面。
陶文婕向来神通广大,笔迹鉴定对她来说简直不值一提,不过,边沐可不敢惊动这位尊神,以陶文婕敏锐的商业嗅觉,不出三天,任由她按图索骥一番,很快就能查明真相,残方要是到了她手上,一准没边沐啥事了,发财?!做梦去吧!
算了!招惹不起!
……
思来想去,边沐觉着还是杨大爷最靠谱。
笔迹鉴定结果一出来,好多事也就昭然若揭了。
“至于老侯,米老说的对,还是静观其变吧!残方解读一事并不简单,真假鉴定结果出台之前就不通报他了,人在街面上行走,对他这种没什么交情的还是得多少防着点!”边沐心下不由思忖道。
司徒鉴青当年名头甚是响亮,刻意搜集老人家生前笔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关月林、三强子、司徒煜……甚至药农老裴都能帮上忙,这方面眼下还真不是个事儿。
算筹演算了好多遍了,边沐对司徒鉴青的制药思路、逻辑习惯总算多少摸着点小门道。
接触过边沐的人只知道他医术十分了得,平时坐门诊给人治病,边沐时不时会拿出几个小药瓶,玻璃材质、瓷质、不锈钢材质、小葫芦……啥样的都有,丸、散、膏、丹、药香、药绳……可谓品类齐全,应有尽有。除了极少数患者出于好奇随口打问一声,绝大多数患者丝毫不以为意。
街头开店卖饺子、蒸包子家家户户还有配料秘方呢!开诊所的,谁家没点独家秘药啊!
懂行的多少也能猜出一些,边沐其实一直还是位隐形药学高手呢!
很明显,司徒鉴青擅长以药煨药,或祛除毒性,或增强药性,或填补五行……林林总总,就手头这点羊皮纸上的内容来看,至少已经看出19种之多,而且,其依据的药理非常明显流露出19世纪初大洋彼岸盛行一时的医用化学的药理痕迹。
做学问,边沐就算脑子比较灵活的,很少以“一根筋”的死板教条去衡定古今中外的医学原理、药学原理,在他看来,19世纪初的医用化学原理未必就比当今最前生的药学原理落后多少,长江后浪推前浪,却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具体到哪位医师,哪位药剂师,哪种药,哪种治疗新理念……那真得另当别论。
就此而言,边沐已经领先国内九成以上同行了。
传统中医医学、药学流传至今已达数千年之久,近现代受到西医医学相当大的冲击,曾经有段时间,甚至有人提出全面废除中医动议,他们所依据的基本逻辑无非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简单认知。
此刻,边沐这才意识到司徒鉴青竟然是位思维非常前卫的医药同修大家,说不定……老人家还有过留洋经历呢!
算筹代换法相当好使,进行逻辑推演的效率相当高,几轮推导下来,边沐惊奇地发现,司徒鉴青最为看重的三味中药居然是:麻黄、半夏、厚朴,某种意义上讲,司徒鉴青制药,几乎全以这三味药为“三原药”进行药理论证,这一点,边沐还真是闻所未闻。
《伤寒杂病论》最核心的中药总共也没多少味,麻黄排名第一,算是“诸侯”级的大药,领神主药,这一点,没什么可说的,半夏也很重要,算是“伤寒论”一派的“主将”级主药,这也没什么奇怪的。
那……厚朴怎么回事?!
更为离奇的是,麻黄、半夏、厚朴三味药之间竟然存在某种十分特殊的药理逻辑联系,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