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其他类型>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第44章 第 44 章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第 44 章(1 / 2)

小顺治听着十五叔拐着弯儿给那些老王爷们撞木钟,瞅着他笑而不语。

豫亲王摸着光脑门嘿嘿笑, “皇上刚刚提到下西洋和走西口, 臣倒是想起一件事儿。民间老百姓都说走西口,闯东口, 东口到西口喇嘛庙到包头。山东人过东口很多是为了逃难或者是为了生计,可是这些山西人出关却不是。”

“他们一大部分都是在山西衣食无忧, 经商的人,却是离开家乡拖家带口的到了绥远, 远的喀尔喀也有, 把山西人的大精明、小精明也带了过去, 所以才有了蒙古人气的称呼汉人‘胡扎’的话。”

“朕倒是觉得挺好。”小顺治端起他的小茶杯品了一口今年的武夷红茶,面对豫亲王的疑惑慢慢地分说, “朕对此完全是乐见其成。有矛盾说明汉蒙两个民族的人在试图沟通交流,比之前互相不往来甚至仇视对方好很多。”

“至于类似走西口这种自发性的人口迁徙行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一方水土不足以养活一方人时, 那里的人自然就只能走出去。老百姓们怀着美好的憧憬出发, 为了追求幸福富裕的生活主动踏上迁徙之路。这是大好事儿。十五叔过些年再看绥远的变化就知道。”

与山东人的逃避战乱或者灾荒不同, 山西人一没有逼不得已的哀怨,二没有听天由命的绝望, 他们主动移民, 彻底把绥远的蒙古人和内地的汉人融合一起……豫亲王琢磨着皇上的话恍然明白过来, 这不就是他们打算朝南方岛屿迁移人口一样的效果?

而且这个主动比被动迁移的效果好的多多,还不需要朝廷操心劳力地安置他们。

“臣明白了。只是这样一来,绥远那边……。”

绥远那边彻底和汉家人融合对于满人的危险?小顺治轻轻摇头, “这些年天下大乱民心思安……十五叔不用担心。”

豫亲王点头,皇上心里有计较就好,“说起来这些年下南洋的那些人……不光在那些小岛安家作户,做工开矿,心里还挂念着中原。朝廷每年从苏丹人手里购买的锡矿比我们自己开采合算很多,等我们把那几个地盘打下来,直接就省了移民的事儿。”

“这两代下南洋的人还念着中原,确实很好。”小顺治把目前东南沿海的形势在心里转了几个圈儿,知道自己无法阻止八旗子弟挥师南下的期待,他也就不再纠结,“小琉球岛的人……,最近可有消息?”

听到皇上提起小琉球岛,豫亲王的脸色变得郁闷,“前几天郑成功和张家几家人来信要求去老家祭祖。”

小顺治乐了,“这不是进展的很顺利?”

豫亲王跟着笑出来,“臣就是不服气。臣这几年一直在和他们沟通,然而那帮子老顽固坚持在他们活着的时候不回中原,就这么僵持着。去年臣邀请他们来京城参加武举和科考,他们也只是让家里的子侄参加。”

“结果他们终于想起来祖宗了,张口就要回来。皇上您没看到那份信,那口气,好家伙,比大姑娘上花轿还矜持。”

虽然他没看,但是他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小顺治对于十五叔和他们的嘴炮来往多多少少的有所了解,“他们要回来祭祖,我们热情欢迎……。”他在心里琢磨着大小琉球的事儿,觉得是时候了。

“西藏青海那边打下来容易却是需要慢慢长久地消化,朕的意思最好还是以稳为主先消化消化再打。今年争取把喀尔喀划旗的事情解决,明年我们就着手南方的大计划,正好配合着南方的办学事宜。”

“这敢情好。”豫亲王因为“南方”两个字双眼发亮,“西藏和青海那边自己不乱我们就不着急。臣早就看不惯南方那些人的矫情劲儿,干脆就直接动手摁头让他们无可奈何。”

小顺治对此微笑不语,叔侄俩又讨论了一番喀尔喀三部汗王到来的接待事宜,然后小顺治在豫亲王离开后铺开最新绘制的大清疆域图,细细地研究。

西藏青海那边尽可能地保持现状,“走西口”的民族融合可以把绥远一带固定下来,“闯关东”的民族融合可以把东北一带固定下来,但是下西洋的这批人所在的南洋群岛,却是因为海洋相隔和其他国家的阻挠--很难融合进来。

耳边好像又听到了那首自由舒展、高亢嘹亮的“信天游”;那首无奈中透着苍凉,失落中夹着苦涩的《走西口》。说是带着憧憬走西口,可是背井离乡讨生活岂是那般容易?更何况是在乱世中被迫越洋过海求生存的下南洋。

小顺治在心里叹息一声,把大小琉球和新安县、长崎岛那一带划了一个圈儿,然后望着被葡萄牙和英吉利殖民,以及几位苏丹王控制的马来群岛,静静地思考。

满汉蒙几位重臣得知皇上终于要对南方动手,都是摩拳擦掌的兴奋异常。南方的锡矿,南方的黑茶产地,南方的港口……不管哪一样都让他们心动不已。就连平时讲究仁爱天下保守治国的汉家人也是满怀期待。

与其看着那些地方被欧洲人殖民,不若划拉进大清的地盘。

大臣们斗志昂扬地准备着小阿哥们的满月礼,周密地计划着明年的水师、粮草、地方官的调动事宜。嘎尔迪开始配合着无为山人、太医们的嘱咐恢复练功。三位小阿哥自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