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咱们筠儿性子天真烂漫,哪儿都不去,干脆招个上门女婿,待回头老太太过世,咱们三房分家,关起门来过日子,岂不欢喜?”
舒筠闻言眉间阴霾顿散,紧紧搂住亲娘。
单嬷嬷进来带着两名丫鬟给舒筠梳妆打扮,不多时,母女二人相携来到正院杏花堂,两开;门庭进去,正北;《松山林鹤图》下端坐在一美髯男子,男子年纪还不到四十,留着一撮美髯须,神态间颇有几分朗月清风;气质。
正是舒筠;父亲,国子监司业舒澜风,
舒筠踏入便要提着衣裙给他行跪礼,舒澜风摆摆手,起身迎着母女二人入东次间就坐。
舒三老爷与三夫人苏氏相对而坐,舒筠侍候一旁。
苏氏便问舒澜风,“老爷,可与王爷说道清楚了?”
三老爷叹声道,“昨夜淮阳王便寻到我,与我说了一宿;话,言辞间十分不舍,问我愿不愿意给世子机会,为我拒绝,王爷又愧又气,扬言一定给我交代,可我念及舒家体面,让他作罢,”
“世子身份虽贵重,却不堪为婿,给了长房也无妨...”舒澜风看着舒筠,目色带着宽慰,
“你不比旁人,你是我与你母亲;独女,是为父掌上明珠,婚事无需着急,若寻得好亲,可出嫁,否则招一郎婿,也未尝不可,这桩事便过去了,你不要再介怀....”
父母开明至此,舒筠哪能耿耿于怀,遂拂去心头;杂念,屈膝一礼,“女儿明白了...”
苏氏夫妇相视一笑,不再赘言,苏氏又扬眉吩咐单嬷嬷,“上早膳吧。”
少顷,两名丫鬟提着几个食盒进来,舒筠亲自帮着苏氏净手,母女二人依偎坐下,前一刻一家人还言笑晏晏,待看清桌上摆着;膳食时,舒筠脸色终于变了。
昨个儿早膳三盅燕窝,一盘水晶饺子,四样糕点,一盘蒸鸭,一叠鱼脍。
今个儿就只剩下一笼包子,几个馒头,并一壶黄豆汤。
三老爷脸色也极其难看,筷子刚拾起便放下,“我去与老太太分说。”
“等等...”苏氏唤住他,“老爷莫急,这是后宅;事,交给妾身来料理。”
三老爷见妻子气定神闲,忍了忍最终坐了下来。
苏氏含笑,“布菜吧。”
一家三口默不作声吃了小笼包,喝了几口豆汁。
舒筠心口难受,没吃下去几口,正要放筷子,却见身旁;母亲投来镇定一笑,“不吃饱肚子,怎好打胜仗?”
舒筠被母亲揶揄;口吻逗笑了,又将半个馒头塞入嘴里,狠狠嚼了几口,
“待会女儿陪娘过去。”
苏氏没做声,早膳过来,苏氏催着丈夫去国子监,自个儿在正屋歇着,她身子不好,便养精蓄锐。
倒是舒筠帮着单嬷嬷收拾碗筷,二人在西次间小声嘀咕。
“当年夫人生下姑娘您,身子落下病,难以再孕,起先还没什么,您长到五岁那年,老太太那头发作了,非要给老爷纳妾,老爷动了怒,掀了老太太;桌子,二夫人便乘势以老爷不敬长辈为由,扬言要去都察院告咱们老爷,”
“夫人闻讯不得不去上房理论,最后以两间铺子;代价,换来三房;安稳...”
单嬷嬷说到这里,心头酸楚一阵阵溢出来,哽咽道,“那两间铺子是当初舅老爷倾家置办;产业,是夫人压箱底;嫁妆,原是打算给您陪嫁;,如今都落到了那些腌臜人手中,奴婢每每想起,这心里便呕着一口气。”
“若是好吃好喝供着便罢,偏生处处刁难克扣。”
“那铺子正在铜锣街第三条街口,是顶顶好;地儿,长房二姑娘抢了您;婚事,二房二夫人又夺了咱们;铺子,老太太两头;好处都得,她们个个吃香喝辣,还不是咱们供着;?这口气实在咽不下。”
舒筠眼底一片冰冷,“我刚退婚,她们便来作践咱们,”咬了咬牙,问单嬷嬷道,“舒芝身旁那丫鬟呢?”
单嬷嬷闻言来了些精神,将泪水拭去,“安置在稳妥之地,您放心,此事奴婢已禀报夫人,夫人心中有数。”
苏氏身子归不好,却不是个软弱;。
大约午时还未到,上房那头来了人,说是老太太请苏氏和舒筠过去一趟。
舒筠撸起袖子要起身,却被苏氏按住,“你且在这里躺着,哪儿都别去,为娘去一趟便可。”苏氏抬眼看着窗外久违;春光,“人在低处有在低处;好,”
她轻柔一笑,“行事便可无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