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霍去病、关云长、李广四位将军还没来吗?”
“领兵在外,是那么好到的吗?”
“战事危急,顾不得这么多了,让三位将军快一些吧。”
“怎么快?就算是现在开始征兵,恐怕时间也来不及达到原定计划的十五万人。”
“能征多少是多少吧。”
“前线的几个人真是废物,别的不说,就说那个胡博武,有骨气的考生都战死了,这个软蛋一路溃逃反而跑了出来,要我说,他死了比他活着的贡献还大。”
“尉迟将军慎言啊,胡博武毕竟是考生。”
“是又如何?前线打成这个鸟样子,谁能服他?”
“依亮之见,胡博武之众不敌敌军,敌军势必长驱直入,这第一个拳头,怕是要打在平定城的头上了,先让小主转移后方确保安全才是。”
“转移?转移什么?难道就不能打吗?”
“不是不能打,而是小主安危重于泰山,先保小主,前线有我等领兵即可。”
“......”
平定城官府大堂上,汉、唐二系的文武七嘴八舌,意见纷乱,立场不同。
“主子到了!”内务总管兼锦衣卫掌玺太监魏忠贤高声报告。
“肃静!”作为文臣之首的诸葛丞相大声呵斥一下,庙堂之中诸位重臣早已敛不出。
片刻之后,叶云、木明河二人并排自堂外而来,入堂端坐。
而堂下重臣也都不再按照汉、唐派系分坐,而是各自按着文武之分而坐。
文臣之首自然是诸葛丞相,而武将之首却是李靖这位将军。
“不用等了,我已传令卫、霍、关、李四将,让他们原地等候军令,我们这里商议一个决定,到时候发道令牌过去就是。”叶云语气平淡,随后招手示意武将之首的李靖。
“将军,可让卫、霍、关、李四将率领本部兵马沿河构筑防线,有关将军的水师在,敌军必然无法渡河,待到敌军攻势稍缓,我军可徐徐图之。”
被点名的李靖说的不急不慢,说的也非常笼统。
现在这个时候肯定是要沿河构筑防线的,只是具体如何实施罢了。
当然这话也并非是李靖在糊弄,而是他这位武将之首着实不好表态,一般情况之下他一旦表态,就相当于事情有了结果。
李靖是一把定音锤,只能在最后关头定夺,之所以说的这么笼统,也是想着引出其他人的发言。
叶云微微颔首,而这时的长孙无忌却陡然开口:
“小叶将军,依我之见,我们仅有着一城、一镇、一村,阻挡敌军强大攻势,恐怕不是很妥当。”
“现在常峰就在前线,而登封城无主,何不趁机取之,以作后援?”
“城中尚有一万甲士,极速扩兵,由李靖、秦琼、尉迟恭其中一人率领,顷刻之间就能尽取登封之地。”
叶云目光闪烁,他已经知道长孙无忌这位狠人要干什么了。
前线吃紧,后方紧吃,把登封城这块肥肉咬在口中。
确实很辣。
但是这个方法与诸葛丞相的方法略有不同,丞相的方法比较柔和,长孙无忌这位狠人是直接派兵把登封城打下来。
当然,最不同的还在后面。
诸葛丞相同意这个看法,又在此基础上加了一条。
“不如小主亲自领兵驻守登封城,权且避让一二,以图将来大局。”
这是让叶云亲自领兵去打登封城,万事就不要动了,直接驻守在登封城,把前线交给他们这些人。
“不可!当此危急局面,小叶将军应该身临前线,鼓舞士气,怎么能未战先逃?”
这时的长孙无忌率先站出,直言反对这一建议。
“况且现在弃民而走,民心必将毁于一旦,先前做出的努力不都白费了吗?小叶将军应当亲自驻守平定城,以显示为百姓绝不后退半步的决心!”
诸葛丞相本能的反驳。
“那小主的安危就不顾了吗?小主一人系天下之安危,而且此时又有数万甲士,卫、霍、李、关、邓、秦、尉迟数将可用,何妨放权于诸将,内托政事于我等文臣?无论如何,小主本人是不能去冒险的!”
二位争论不休,诸将各自站队。
叶云端坐堂上看了许久,忽然明白其中分歧出在何方。
这是历史惯性的原因。
诸葛一生唯谨慎不是没有原因的,蜀汉后期人才凋敝,地盘只有个益州。
盘子太小了,家底薄经不起折腾,有一点的闪失,整个政权说不定就无了。
所以跟着诸葛丞相是最稳的,同理收益肯定是和长孙无忌不能比的。
长孙无忌就不一样了,他跟的是李世民。
李世民手底下都是什么魔鬼阵容?
李靖、徐世绩、苏定方、侯君集那个没灭过国?
同样的到了后期,蜀汉人才凋敝,用廖化当做先锋。
可是李世民呢?
就算到了后期,也有薛仁贵这种应梦大将。
随便浪就完了。
出了事侯君集上,不行就让苏烈去,再不行就让徐世绩,再不行就让李靖去。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