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连续行军三日,驻扎在西河。
李渊对于起兵之事,极为谨慎。
故。
他用人,也都是自己的子嗣血脉优先。
再然后才是心腹大将。
毕竟。
李渊生性多疑。
在未到达长安之前,不放心将卧榻之侧让给他人守护。
世子李建成领左军,三子李元吉领右军。
最为信任、实力最强的二儿子李世民独掌中军!
大帐内。
李渊坐在高位。
堂下是几位公子领衔,包括晋阳宫宫监裴寂、晋阳县令刘文静在内的文臣武将。
李渊呵呵笑道:
“到了西河之后,我采纳世民的建议,扶危济困。”
“百姓对唐军的热情很高。”
“沿途,已经有无数人来投,我唐军的力量,又壮大了几千人啊!”
行军途中。
一行人讨论最多的,就是对沿途百姓的态度。
李建成和李元吉提出。
唐军乃仁义之师。
此次起义兵,是为了讨伐暴隋,对百姓自该秋毫无犯。
李渊认为两个儿子言之有理。
当即下了军令。
行军途中,所有将领、士兵不得惊扰百姓,不得抢夺财物,不得奸淫民女。
而李世民却另有高论。
首先,他肯定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想法。
但他认为,沿途该安抚百姓,收服民心,不断壮大唐军的力量。
李渊同样也采纳这个建议。
如今光在西河地区。
加入唐军的新势力已经快达到三千人。
收效巨大!
李元吉冷冷一笑,眉宇间闪过一丝不屑。
“父亲,二哥的办法,确实能招揽更多的人加入唐军队伍,可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李渊提倡众臣畅所欲言。
只要有不同的意见,都可以提出来。
有道理的,李渊就会采纳!
“弊端在何处?”
李渊心中有些阴霾。
元吉似乎处处都在跟世民作对。
如今是起兵的关键时期,力求团结。
兄弟不和,大军如何才能所向披靡?
李元吉沉吟道:
“父亲将这些新聚拢的队伍称之为新军,新军何意,就是一群新兵蛋子!”
“说的不好听,乌合之众而已!”
“而我们从晋阳带出来的队伍,都是经过训练的百战精兵。”
“这些新军如何能融入到精锐部队中?”
“他们又该怎样训练?训练多久才能投入战斗?”
“父亲,我们要的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士兵。”
“而不是为求吃一口饱饭,而慌乱投军的难民百姓,这些新军,全无战力!”
掷地有声。
李元吉从未说话如此硬气。
堂下的群臣互相对视一眼。
三公子虽然有针对二公子的嫌疑。
但。
言之有理。
大军行进,首要的是粮食。
这群新军加入进来。
甭管能不能战斗。
三千人的口粮火头营和掌粮官便要计算进去。
这些人中不乏刺头。
想要让他们与晋阳带出来的精兵一样,没有一年左右的训练,达不到成效。
“需派遣一人,专门负责训练新军,要迅速提升新军的战斗能力才是!”
李渊轻声说道。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该采纳世民的意见。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缩头。
这个差事是烫手的山芋,无人敢接。
李渊扫视一眼,便知晓众人的态度,一时之间,头皮发麻。
难道世民的建议真的错了?
“父亲,不如将新军交给儿臣操练,儿臣保证三月内,交给父亲一支能征惯战的新生力量。”
“你?”
李渊想了想,旋即猛地摇头。
虽然李建成是自己的世子,可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和临场应变能力更加出色。
如今。
他不仅是三军主将,还掌管中军,负责李渊的安全防卫工作。
再往李世民肩膀上压担子,李渊都有些过意不去。
“此事为父不同意,世民啊,你的那些老部下也需要操练,新军不能再分散你的精力。”
“再说,操练新军,本就是费时费力之事!”
“你是三军主将,该运筹帷幄。”
“训练新军这种事,我还是交给别人吧。”
众人也都跟着附和。
尤其是刘文静。
刘文静在晋阳之时,就与李世民交好,是晋阳起兵的功臣。
二公子李世民现在每日只睡两个时辰。
将新军再接过来,恐怕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为给李世民解围,刘文静故意看向李建成。
“不知世子有何看法?”
李建成一愣。
他没想到,刘文静竟然会将矛头指向他。
“这个……”
李建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