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江书院在淮郡郊区的微崖山半山腰, 山下是净湖,就风景和位置来说一点都不比英才书院差,可见王氏当初选址是花了大力气的。
上山的过程时知想起自己去知微书院的情景知微书院给她的感觉是古朴厚重的肃穆, 而宁江书院就是繁茂活泼的朝气,这里有着世家和庶族“和而不同”的理念。
相比于英才书院是单纯的为庶族张目,宁江书院最可贵的是它其实给世家和庶族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一种相互影响和演变的思路, 最终到底是谁胜出它只是提问, 而不是回答。
时知是真的很佩服王钊这位祖父, 他一定是一位高瞻远瞩且很有心胸的人,看清楚庶族崛起的大势, 没有选择如崔氏那样拼命对打压而是尝试在对手身上“取其精华”,先不说这会不会成功, 但这份智慧胸襟就足以值得时知学习。
时知选择低调听大佬们的讲座,这让王钊很满意, 他其实也不愿意时知太过引人注意, 毕竟崔氏大祖房身后的知微书院在江南有那么一丝丝尴尬, 尤其这次它的老对家英才书院也会来, 只希望大家都消停些吧。
宁江书院这次文会准备很充分,各个大佬讲座时间都安排得有间隔, 书院有准备庆典的院子, 这次场地就选在空旷的翠微居。
时知一行人来的比较早, 进了书院就跟着王钊安排的人走小道进了翠微居,俩人的座位有一层竹帘隔着, 旁人看到这个情形就知道这是女客不会冒昧上前。
开讲第一位是宁江书院的山长, 毕竟人家是主人, 这次开篇是《大学》的内容, 时知虽然对四书五经学的不深,但不妨碍她听一听。
只是这讲座和她想的有些出入,时知没上过古代学堂,她没想到这会儿的老师都这么“开明”了吗?
这哪里是“讲座”明明就是“研讨会”,底下听学的学子各种提问还不算,有好多都能提出相反的观点,看着山长不紧不慢的回答各种问题,被反驳了也不气恼而是抛出更多观点和理论跟人辩驳,时知都想给这种学术氛围鼓掌了!
这是哪位神仙大佬想出这种文会的点子啊?她幻想中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办场文会大概也就如此了!这不就是“文化交流会”嘛!
听了第一场后时知很是兴奋,她好久没有体会到这种氛围了,虽然和她专业不同但还是很过瘾,要是宁江书院的学术氛围是这样那她绑也会把崔氏子弟绑过来上学的。
七娘显然是不明白时知在兴奋什么,但她同样很高兴,今日听学的确受益良多,王氏家学虽然也不差但到底讲东西没有书院这么深。
第一日三场“授讲”都是讨论四书五经的“文理”,后面两场是别的书院大儒开堂,时知这才发现来听学的学子有大半是庶族出身,从他们的问题就能感觉出来,世家子弟应该都是宁江书院的学生,外来的世家子弟似乎很少。
第二日是英才书院的主场,三场“授讲”主讲人都是他们的大儒,宁江书院真的是给足了对方面子,五日文会英才就独占一日。
时知听了一日感觉英才书院的风格比宁江书院的大儒讲课更“务实”,换句话说它是偏“应试风”,这也难怪寒门学子科举本来就艰难,英才书院能代表寒门庶族跟知微书院打擂台,不多弄些“干货”不行啊。
到了第三日画风却不一样了,时知这才发现前两天的气氛真的是很“温和不刺激”了,今天第一场一上来就是三位大儒同时到场,然后就扔出一句“选材之先为何”。
时知:这是要打辩论赛?
看了一眼学子们的氛围,想来他们是有准备的,时知又看了一眼七娘,这也没提前说一声啊。
七娘表示:这大概是临时变阵,她也不知道啊!
这问题一抛不用猜也知道底下学子马上会自动分出正反方了,没办法是世家子弟和寒门学子从出生起立场就划分好了。
果然,这场“辩论赛”没多久就听出立场来了,大多世家学子支持选德为先,庶族学子几乎都支持选才为先。
能做辩题的问题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不同角度讨论而已,可问题今天这个辩题和选官扯在一起了,那就不是单纯的“德才”问题,而是选官问题,这必须得列出个具体一二三的标准。
“德才兼备,德为何在才之前,古之先贤早已给出答案,有才无德是为下品,比之庸才更能危害社稷生民。”
“德为先自是先贤至理然,然君子小人以何为判?出仕为官难不成还能量仁心有无二丈?故考评才智为主,测探德性为辅方为选材取官正途。”
“选才为官固然可取,然弊端祸患却也埋下,以智取私利比无才之人所图更深,吾以为当德才兼备才是选官正途。”
听着学子们激情讨论,时知也开始发散起思维,这个问题其实是儒家文化讨论的常见问题。
人品和才华哪个是选官最应该看的标准,这问题讨论了上千年也没个标准答案,但儒家正统思想是认为不管什么事都是“道德为先”的。
所以今天这话题不新但很尖锐,举荐做官的行迹在大良并没有完全消失,科举成为主流但举荐为官的也不少。
科举制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