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充实国内。 此次迁移之后,直接令汉中人口减少大半,户口剩余不过三分之一,百余万人而已。 近些年来,随着周国的治理,汉中郡渐渐恢复了些生机。 加上四年前,河、陇战事开启之后,不少河陇二郡的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此地,定居了下来。 大量外来人口的加入,本地生产的恢复,极大的刺激了汉中的发展,使得此地渐渐有了几分往昔繁盛气象。 但也就是几分而已。 十余年发展,曾经被搬的空无一人的南郑城,至今也只恢复了十万左右的人口,距离鼎盛时的三十余万,差了不知多少。 而人口的缺少,也使得哪怕如今紧急征发,城内户出一人,也只能征召到两万民勇,想凑个五万人都做不到。 不过虽然聚不到五万兵,但三万两千人的兵马,却依旧让东方无云松了口气。 正如那副将说的,有这三万人,再加上自己这位先天宗师,城外就算有十万楚兵,这南郑城也可守上一守。 更不用说,城外楚人其实也不多,在河水南岸,也就是城东方向扎营的楚兵,看他们营寨规模,灶台数量,顶多也是三四万人。 水上舟师,看上去遮天蔽日,连绵十余里,铺满了整个江面。 可东方无云也不是无人之辈。 他出自东方世家,乃周国十二上卿家族之一,世代出任国内公卿大将,地位相当于扬州的临海六姓七族。 这么一个大家族,精心培养出来的当代领头人,自然不可能是愚蠢之辈。 周国境内有长江大河,也养着一些水师,东方无云自出镇汉中郡以来,为了防备楚国,便深入了解过水战之时。 所以哪怕并未真正指挥过水师,但以过往眼界,他却也还能看得出来,眼前江面上的水师数量其实不多,两三万人便是极限了。 也就是说。 哪怕水陆两军加起来,楚人也顶多五六万兵马罢了。其中还有近半是不擅陆战的水师,上了岸,战力就要减半,根本当不得攻城之用。 试问,面对如此敌人,有着坚城依靠,大军护卫,自身又为当世宗师,东方无云自然有着底气,能守住南郑城。 「只要楚人没有继续增兵的话。」 东方无云在心中默默补充了这个前提条件,然后回头对着身后副将说道:「此事你做得很好,本将知道了。楚人言而无信,卑鄙无耻,偷我城邦,袭我大军,无耻至极。 本将世食周禄,深受皇恩,陛下命我镇守汉中郡界,护卫国之南境。 如今楚人来袭,我决意坚守此城,阻敌于城外,挫贼之锋锐。 现在城中有兵三万两千,有粮二十万石,足可使用。 我已命人飞讯传书,将处贼入侵之事,告于国内。 最多三日,便可传回长安。 我等只需坚守数月,陛下便可发兵数十万,南下来援。 等天兵一至,城外区区楚贼,顷刻间便灰飞烟灭。 到时我等守土有功,皇恩赐下,升官进爵,封妻荫子,不过等闲尔!」 大战将起,东方无云作为老军伍,深知对于武人,说再多也不如直接给好处,此时便开始各种许诺,激励士气了。 果然。 听到升官进爵、封妻荫子之后,在场包括副将在内,数十名将士,就是眼前一亮,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近些年周国诸多战事,东、北、西三处战场,每年每月都可是涌现了不少人才,屡屡在战场中大破敌军,收取诸多功劳,进而青云直上。 很多原先不过一小卒的人,在战争之中,杀敌斩将,积功提拔,被赐爵拜将。 这诸多成功例子,自然是激励了无数人。 武人从军,除了混口饭吃外,哪个不想出人头地,封侯拜将? 至于想达成这个目标,一路有多少人成为白骨,根本没人在意。 既然吃了这口饭,那大伙心中,都有了马革裹尸的心理准备。 他们不怕死,怕的是不能富贵。 可惜。 国内三处战场,距离汉中都遥远无比。 他们哪怕听了许多普通将卒崛起之事,心中痒痒,恨不能以身代之,却也没法跨越千里,跑到战场厮杀立功。 最终只得窝在这汉中山地,每日里巡视地方,郁郁而不得志。 好在此时,一切都熬到了头。 那些楚人脑子抽了,想不开来打汉中。 他们这些本地守军,终于有机会一展拳脚,大抒抱负,杀贼立功,为国效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