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 用了五天时间,来回奔驰数百里,在胶东阳夏两郡边界,彻底将楚军外围营寨看了一圈之后,燕云庆带着满腔的忧虑和失望,返回了大营。 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就如他先前所怀疑的那样,整个楚军三百余里的营寨,都是防守严密,戒备森严,治军看不出任何破绽。 百万楚军,竟真被管的形如一体,连成了一片大势。 面对这种敌人,燕云庆束手无策,丝毫想不出应对的办法。 而等他返回大营之后,糟心事就更多了。 因为相比于楚军的严整治军,犹如一体。梁军这边,那就是错漏百出,不堪入目了。 必须承认。 作为中州霸主,梁国处在九州中心位置,周围皆是强敌,数十年来打了不知多少硬仗,期间从梁军中涌现的将才数不胜数,这个军中可谓将星闪烁,犹如繁星。???.BiQuPai. 从这方面讲,梁国是不缺统兵作战之将的。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 因为战争烈度太大,每每大战之后,梁国都会损失一大批兵将。 而这些人损失之后,刚开始时,靠着强大底蕴梁国境内的那些公卿世家们,还能很快派出自己的子弟,把他们送入军中担任中高层将官,底层将官则提拔老兵出任。 靠着这个方法,梁国尽管次次都兵马损失颇大,但过個半年一载,随着新兵训练出来,各级将官磨合完毕,总又能迅速恢复实力。 故而在前期时候,梁国在面对魏赵徐三国进攻的时候,一直都能保持优势,时不时还能发起反攻。 可再多的人才储备,也经不起月月年年的损失,而且每次都是损失数百上千人啊。 梁国的公卿世族们,子弟族人再是繁盛,也总归有个极限。 一族几千上万人,就已经顶天了。 其中刨去老弱,以及没有习武的,真正能参军的子弟,也不过数百人而已。 魏赵徐并非弱国,他们和梁国哪怕有国力的差距,但基本的兵马素质,还是差不多的。 梁国跟它们一场大战下来,即便胜利了,少说也要损失十几,数十万人马,其中陨落的将官以百、以千计。 一次大战,就能让一个世族,死光全族的参军男丁。 而梁国又有多少世族? 几十上百家而已。 打上一百次大战,这些世族子弟也就中坚男丁尽散,家族彻底完蛋了。 所以在打了十几年战,梁军之中的世族子弟,死了数万之后,梁国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 于是,后来为了保存实力,为了减少损失,梁国境内的那些公卿世家,都开始有意识的减少了子弟从军的数量。 而没有了这些经过了精心培养,有着充足军事素养,将门传承的世家子弟参军,梁国军中的中高层将领,随着战争的不断剧烈化,很快就出现了断层缺乏。 如此,就不得不放开原本的口子,从底层提拔寒门草根出身的将领了。 这些出身低微的将领,虽不乏勇武,甚至有着足够的战场敏锐,对领兵打仗有着自己的直觉。 毕竟也是沙场中,从尸山血海趟出来的。 可这些人再勇武,直觉再好,也终究改变不了,他们是半路出家,没接受过系统培训,甚至可能就是个文盲的事实。 几千上万人的军队,靠着将领的勇武,以及足够的运气,或许能忽略彼此将官素质的差距,打成平手,甚至打出一场胜仗来。 但这种规模上百万的大战,即便你是先天宗师,个人所能发挥出来的武勇作用,也变得极其有限了。 一个先天宗师,一场战争下来,撑死了也就杀个几千人。 而几千人,对于百万大军,也就九牛一毛而已。 别说一个先天宗师了,就算十个先天宗师,让他们去杀个百万人,估计杀到累死,也杀不完。 先天宗师都如此了,那些普通的将领,能够发挥的武勇作用,就更有限了。 既然武勇不起作用,那么两军对抗,比拼的就是彼此的素质了。 这个素质,是指士兵的差距,将领指挥的差距,各部兵马配合的差距。 绝望的是,在以上三种比拼中,梁军都占不到优势,甚至处于下风。 就说普通士兵的差距,梁军虽然久经沙场,是从一次次大战中,杀出来的精锐。 可楚国也不差啊。 这三十年来,楚国在腹地,虽然一直都是太平盛世。但在边疆区域,却怎么也称不上和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