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坚城的优势。 楚军这边,自然也有着自己的优势,那就是钱多粮多。 魏军不跟楚军打正面战,而想打守城消耗战,不然是利用了自己的优点,但何尝又不是帮楚军发挥了楚军自身的优势。 别忘了,魏国的粮食,可是有近半来自楚国的。 它国内的粮食自给率,仅有一半而已。 也就是说,哪怕在国内安稳的时候,它也只能满足自身一半的粮食消耗。 剩下还有一半的人,要饿肚子。 而如今,两国大战,魏国原本作为腹地的河南、南阳二郡,都被楚军杀了进来,搅了个天翻地覆。 两郡男丁几乎全都被征召入伍,剩下留在地方的,只有一些老弱妇孺。 靠这些老弱妇孺,能种多少田,能耕几亩地? 所以毫无疑问,今年两郡内,魏国控制区域的粮食产量,将迎来一轮暴跌,是肯定的。 到时粮食欠收,这两郡未能的缺粮,问题可就不是二分之一,可能是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了。 大半人将吃不饱饭。 他们吃不饱饭,就只能活活饿死。 吃土,吃草,甚至互相食人,这种种惨剧,都将在这片土地上的上演。 这一幕,若是真的出现。 试问,若你作为被强征入伍的魏人,在知晓了自己的妻儿老小,在家里竟然是这种惨状后,还有心思跟楚人打仗拼命吗? 甚至,可能他们自己都要饿肚子,亲身经历这种惨状。 这些要是真的爆发了,魏军必然士气暴跌,人心涣散。 别说打仗了,不来个哗变起义,杀光造反,都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仅仅一个缺粮问题,就是两军魏人的致命死穴。 这也是为什么陆渊预估魏国潜力之后,明明知晓对方实力不弱,仅靠两个行营可能拿支不下,却还依旧出兵的原因。 那就是对方缺粮。 只要抓住了这个要害,便抓住了整个魏国。 因此,此时在这两郡的进展缓慢,青云子并不着急。 他只是让人固守现有区域,同时清理占领区域内的魏人抵抗力量,配合陆渊发动的铁拳行动,对两郡地方来一次净化。 然后做的最多的,就是传讯后方,让他们抓紧运粮过来了。 是的,就是运粮。 既然已经知道,魏国控制区域内,将要发生一个惨剧。 那么楚国怎么可能不做准备? 在两郡之内,魏国控制的人口,约还有两千万左右。 这么多魏人,可都是三帝苗裔,和楚人并没有太多的文化隔阂,能够直接同化吸收的。 对于陆渊来说,这些人更是给自己提供气运,提供兵马,并且生产各种资源的宝贵财富。 他虽然曾经说过,为了中州安稳,不惜杀光一半,乃至大半人。 但这也只是表决心而已。 若能不杀人就安定地方,陆渊自然也不想去造杀孽。 所以哪怕是魏人,可要是能救一个的话,他还是愿意尽力去救的。 天下动荡,苍生何辜? 九州群雄为了那一尊帝位争霸,本就已经苦了太多百姓。 如今陆渊有志于扫平天下,还九州一个安宁,自然要从此时做起。 视各国百姓为自己百姓,是九州天下为自己天下,是苍生黎明为自己庶子,方不负自己通过他们攫取的一切。 这也勉强算,自己的一丝仁心吧。 当然,他也并不是纯做圣母。 青云子调集大量粮食,囤积在河南南阳二郡,本身也有瓦解魏军抵抗的用处。 想想看。 你这边在饿着肚子,在易子而食,在发生人伦惨剧。 我这边顿顿吃饱,米饭飘香,甚至还有酒有肉,日子过得别提多潇洒。 两边一对比,你是魏军,你会怎么选择? 怕是到时候,给一口吃的,就能轻易诱惑魏军倒戈。 给一袋大米,就能让一个城池开门。 这不是笑话,而是为了生存做出的血淋淋的事实。 屯粮,囤的不是粮,而是人心,是大势,是天下。 河南、南阳二郡,魏军固然还顽强抵抗着,甚至还控制了大半区域。 但这两郡,实质上,已经成了死地。 魏国的长安君臣,若真的选择东狩,固然能得一时之安宁。 但太平不了两月,就要陪着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