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需要做的是,阻止靖国公去辽东,又不能让皇上对他痛下杀手。
在一切尚未水落石出之前,对靖国公还是要留有余地,是为公,也是为私。
萧甫山放下茶盏,看向皇上。
此时,皇上见他久久不语,已是敛起了眉心。
“安西王是觉得不妥?”
“臣有一疑虑。”
萧甫山扶着太师椅一侧抚手,身子微微前倾,做出一副与他探讨的姿态。
尚未说什么,这一姿态已经让皇上起了交谈倾听的**。
萧甫山是很久没有这般与他促膝交谈过了。上一次是先帝驾崩他登基那日,谋了吐蕃千里土地,再上一次是他们策划逼恭王宫变,谋了整座江山。
他也身子前倾,“什么疑虑?”
萧甫山缓缓开口,“皇上有没有发现,今年京城里南诏探子有些多,动作频繁。”
“确实是。长街刺杀前大理寺卿就发现探子踪迹,现在又有一次。”
萧甫山斯条慢理说道,“第一次是在长春街,臣派人去查探过,最后是查到了一个茶楼,不过他们事先撤离了。臣的查探手段皇上应该知道,可他们却能提前发现不对,从容撤离。”
被萧甫山盯上的人,能成功脱身不是容易事,皇上脸上起了慎重,“他们人手怕是少不了,能耐也不小。”
他想到刺杀后没两日,他就把安西王府围困了,虽萧甫山此时没提及,可估计也是影响了后续的探查。
皇上不禁暗暗懊悔。
萧甫山认同地颔首,“还有这一次,那探子手里居然有续清丹。皇上知道这续清丹有多珍稀,即便是南诏皇室,也不是谁都能拿到的。”
皇上脸色凝重起来,“也就是说,南诏派出了高手,甚至里面有皇室成员……刺杀会不会是南诏人所为?”
“这个尚且不知。不过,不管如何,南诏说不定会有所动作。若是南诏突然发兵,靖国公却身在辽东,两地相隔数千里……”
萧甫山点到为止,让皇上自己去分析,自己去想后果。
皇上紧紧皱起了眉,手握拳托腮,手肘撑在龙案上,低头陷入沉思。
南诏既然有探子在京城,必定也会知道靖国公去了辽东。对他们来说,此时的确是起兵的好时机。
大燕与南诏相安无事十余年,他几乎忘了,南诏这些年来无声无息间,国土已经是原来的数倍大。从一个夹缝求生存的卑微小国,变成了一个各大国也要敬他们几分的中型国家。
这样的国君,怎么会没有野心呢?
他方才作决定时,只想着在他们三人中做选择,又对靖国公格外信任,却忽略了这一点。
他语气坚决,“靖国公不但不能去辽东,还要尽快返回西南。张平!”
一直候在一旁的张平忙上前,“皇上。”
“去靖国公府传旨,让靖国公即可进宫!”
张平应诺退下。
萧甫山依然是眉心紧蹙。
皇上也想到了什么,沉沉叹了口气,“后面的麻烦还有许多,一件件来吧。”
他等着萧甫山举荐辽东监军人选,也好看看他有无其他意图,可他却迟迟没有开口。
皇上忍不住问,“辽东监军,安西王以为谁合适?”
萧甫山眉头紧锁,“臣想不出。”
皇上有些意外,“京中那么多官员,包括你,都是人选。”
萧甫山摇了摇头,“如今京中不安,臣要领西郊大营戍守京城才是。”
皇上也不敢他去辽东,他若去了,说不定就把整个辽东纳入囊中了。
他颔首道,“京中确实离不开你。那郑国公,你也不考虑?”
萧甫山沉眸,郑国公回京或许就是沈昊年的一步棋。他明知自己被皇上忌惮,今日却突然提出要去辽东监军,分明是为靖国公做跳板。
他一副与靖国公水火不容的架势,皇上压根不会想到,这是二人唱的双簧。
萧甫山沉声道,“且不说他回京目的存疑,皇上以为,若是西南起战事,谁去增兵襄助最合适?”
“自然是东南军。郑国公在东南和南海一带都有驻军,最近的驻军离南诏不过八百里。”皇上若有所思,“如此,郑国公也要尽快返回驻地才是。”
“宜早不宜迟。”
“那京中其他就没合适的监军人选?”
萧甫山道,“皇上此次派监军,起因是忠勇王受伤,想派人前往襄助。那么监军之人不论是领兵经验还是身手,都要与忠勇王不相上下,至少要比他手下的武将高一些,才能起作用,才能服众吧?”
皇上点头,“是如此。”
“如今京中,有此能耐的有吴峥,再就是臣的属将萧西。吴峥要统领龙武军,至于萧西……”
萧甫山顿了顿,看向皇上,皇上倚靠在龙椅上,敛眸问道,“萧西合适?”
萧甫山摇了摇头,“臣不能离京城,西北若有急务,还是要靠萧西代臣去应急。去年吐蕃一战,他功不可没。”
皇上眸子微松,“如此,便没其他人了?”
“倒也不是,有一人无论是心智还是身手,都没问题,只是,监视之责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