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刚刚出来,草地上的露水还没干,李和揉揉眼睛,然后用沟里的水簌簌口就开工了。
每天随着何龙在乡下开荒,李和是受足了罪,他有点后悔了,后悔不该来啊。
他原本以为只是出来应个景,凑个热闹吧,顺便感受一下大自然风光,熏陶一下情操,说不准还能即兴赋诗几首,再差也能高歌一下。
他还幻想着每天可以吃上不同的野味呢,可是呢,现实是残酷的,他连拿筷子的机会都没有,一大包馒头就是一整天的伙食。
这些馒头都是从家里蒸好带过来的,要吃的时候烤一下或者用开水泡一下就能吃了。
这里是中国最肥沃的土地。
原本是流放之地,人烟稀少,现在是垦区。
前些年由于粮食价格不高,种地总是赔钱,农场区的家庭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大片的土地荒着没人种。
但是这些年垦区开始搞家庭联产承包制,许多户都能承包到几百亩地,许多外地农民也都到这里来包地。
有不少人靠包地成了万元户,过上了小康生活。也有包地赔本的,欠账太多,索性脱离了农场,去自己开荒去了,这才是无本买卖。
包括何家这样的城里人都来包地或者开荒了,何龙在城里没工作,干脆在垦区一口气包了三百亩地,一亩的承包费也才20块不到。
何家的大部分是熟地,只要到季节,土地翻一遍,下种就行。可还有大部分是未开荒地呢。
为了对付这些未开荒地,何家一家老小全上阵。连家也不回了,用木杆搭成人字形,盖上草,是一个窝棚,可以安身,第二天,就下地开荒。
窝棚里锅碗瓢盆齐全着呢,偶尔的一顿猪肉炖粉条算是忆甜思苦了,新旧社会两重天啊!
成片肥沃的未开荒地上除了水坑就是密密麻麻的河道,也有一些土坡高地,上面是成片的散生林,主要树种是杨树、桦树、橡树这类的乔木,也有一些榛棵子、王八柳、柳毛子等低矮的灌木。
在开荒前,先要把这些散生在荒地上稀稀落落的树木拔掉。
因为水泡子比较多,也没有机埂,拖拉机开不进来,全部要靠人用铁锹挖树根,一颗颗的挖出来,李和跟何龙干的就是挖树的活,何龙干的轻松,可是李和不轻松,源于农活做少了,没什么耐力,手磨破了不说,连脚底都换了一层皮,每走一步都很疼。
“特别能吃苦”这5个字,他做到了前4个……
他不是不能吃苦,而是上辈子已经吃够了苦,这辈子不打算再吃苦。
何芳跟着老娘和弟媳妇就在一边拿着镰刀割灌木和杂草,还不时的对着唉声叹气的李和笑笑。李和感觉委屈,他感觉他是上当受骗来的,早知道这么辛苦,他就不来下地了!
他用实践证明了,讨好丈母娘一定要量力而行!
黑土地里有蓝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李和喜欢极了。
这肥油油的黑土黑种啥活啥,他爱的深沉。
可是让他天天这样起早贪黑的像驴子一样干活!
他不能同意啊!
叶公好龙大概如此吧!
李和提议说,“要不雇人吧,咱这几个人干到猴年马月啊!”
一眼望不到头的荒地让他有点绝望。
何芳指着远处说,“你看看这附近是不是都咱这样干活的,谁能比谁傻,要是能雇到人,人家不就早雇了,哪里还能轮到你。知青都跑光了,活没人做,各个农场都是到其他农村招人,给工资不算,还给户口呢。就是招了人,他们都不一定养的住,现在的政策是谁开荒地就归谁,谁见了这肥地不眼红,哪里还能稀罕农场的待遇。”
何芳的话让李和听起来也觉得在理,不过还是不死心的问,“咱加钱就是了。只要来帮着咱干活,多给钱。”
何芳笑着道,“你可拉倒吧,鸡蛋盘成肉价钱,这地还不如不种呢。你也别着急,等水泡子填好了,咱用拖拉机就快了。”
李和松了一口气,不用人拉犁铧就好,不过要是想从农场借拖拉机得排着队,轮换着用,许多人家等不及了,都是人拉犁铧,当然更多的是马拉和牛拉。
他想过帮何家买拖拉机,可是在这旮旯,小马力的拖拉机显不出来能耐,地里滚个来回就要趴窝,杂草太多,缠绕在犁铧上,根本带不动。只有买大马力的拖拉机才行,可是大拖拉机是抢手货,还要到大城市去买,还要排着队买,没有一年半载是不用指望的。
“要不你回去,你这能行嘛?”李和还是想何芳多养胎,虽然割草不是重活,可是毕竟吃的太差了。不说吃叶酸之类的,起码营养要跟得上。
何芳不以为然的道,“也要活动的,不活动怎么行。又不是太累。”
“真的?”李和嘿嘿笑道,“要不咱们活动一下?”
“死去吧你。”何芳一看他神色,就知道他想着什么坏主意呢。
李和只能望林兴叹,天为被地为床是他多年的夙愿,可是此时居然难以实现。
树根挖完之后,又开始填水泡子,从高岗上一锹一锹的挖土,然后放到箩筐里,一挑子一挑子的往水泡子里填。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