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眼睁睁地看大将军破门而入,带公主离开。
两人离开后,乱箭立即停止。
士兵们闯入庭院,把只有姑姑在的房间团团围住。
姑姑没有动。
只等士兵们让开一条路,一人从后方走来,对着姑姑说道:“见过长公主殿下。”
来人恭恭敬敬地行礼,行到一半却停住,然后装模作样地叹气:“唉,年纪大了,记不住事,倒是忘了您已经不是长公主了。”
听到这里,姑姑抬头,看清来人是谁,她没有吃惊,只说:“果然是你。”
——在这里,等后期剪辑,会插入一些零星镜头,来表明这个看似没什么存在感,实则早在影片前半部分就已经出现过许多次的人的真正身份。
会表明,当初王城之所以会被那么快攻破,是因为这个曾放言不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封侯拜相,他宁愿一辈子窝在深山野林里,也绝不会踏入官场一步的名士是如何临时倒戈,献计给敌国陛下。
可以这么说,亡国之由,有一半是出在他的身上。
连投靠敌国的事都能做出来,更不用提派人刺杀曾经的长公主,并利用长公主的复国之心来挑拨她和公主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三人团体分崩离析,这样一来,仅凭长公主一人,难成大事。
“你已经没用了。”名士轻描淡写道,“你若殉国,想来九泉之下,国主见到你,也会开心的。”
说着,拔剑重重斩下。
第二张纸的内容到这里结束。
看扮演名士的演员把道具剑放下,还非常绅士地伸手要扶自己起来,苏妃玉哪敢让他扶,连连摆手,自己爬起来,然后跑到西帘那边,和西帘说不知道下一场会不会拿压惊红包。
西帘听了说:“不会,你这个角色应该不会领盒饭。”
苏妃玉说:“万一呢?”
西帘说:“放心,没有万一。”
苏妃玉将信将疑。
果然,李芝给的第三张纸上,姑姑没死,被转回来的大将军给救了。
原来公主和姑姑决裂只是个障眼法,公主早知一切不是姑姑做的,而是另有其人。但这个另有其人的人藏得太深,为了诈这个隐在暗中的人出来,公主才将计就计,演了一出决裂。
救下姑姑后,公主再要做的,当然是要解决名士。
父王的确是希望她能好好活下去,不要为复仇所累;她也的确不会去复国,更不会嫁给敌国陛下。但这些并不妨碍她想杀掉名士。
毕竟她已经查清,之前那些令得百姓怨声载道的制度其实并非陛下下令要施行的,而是名士暗中操作,偷天换日,才造成之前那么个景象。这人已经是毒瘤,如再不除,日后想除就更难。
但就目前而言,守在名士身边的士兵太多,单凭大将军一人,实在难以下手。公主只好另想办法。
这个办法在第四张纸上,即剧本的最后一张。
还是那么个庭院,还是那么个房间。
不过这次不再有将计就计,也不再有千钧一发,有的只是靡靡之音,只是沉迷酒色的名士与诸位客人。
便在这样的场景中,镜头绕过客人,绕过名士,再绕过屏风,拍摄刚刚弹完一曲的琴师。
琴师是位女性。还是位少女。
少女隔着面纱与屏风看正搂着官妓亲热的名士,轻声道:“大人,我有一曲,不知当奏不当奏。”
“准。”
于是宫闱喋血、陈仓暗度,那曾湮没于刀枪腐骨下的仇恨,尽付一场指尖风月。
风尚未止,且与君奏一场风乱。
……
最后的杀青戏,西帘没再晃神,老老实实地弹了首《十面埋伏》。
弹完曲子,坐在上首的名士毫无预兆地倒下,官妓们尖叫着逃离,客人们也齐齐陷入混乱之中。
而造成这番混乱的少女则默默抱着琴起身,与身边的人趁乱离开。
有风吹来,吹掉少女脸上的面纱,露出那被陛下赐以“当以金屋藏娇”的容貌。
至此,七月中旬,《落难的美人》正式杀青。
西帘放下古琴,笑着接过捧花,和剧组成员拍大合照。
拍完大合照,和其他人的单独合影也拍完后,苏妃玉问她等今晚的杀青宴过后,是要回上海,还是在桂林这边玩一玩。
西帘算了算时间,离她姨新戏开机还要好长一段时间,于是欣然答应和苏妃玉一起旅游。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开始搞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