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3-EP2:激流(7)
冬天的原野和往日相比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无精打采地站在路旁注视着士兵们通过的枯萎树木和过去一样死寂,只有农田的变化无声地告诉路过的行人们,这里正在度过一个史上最长的冬天。在韩国京畿道北部的连片农田中,最先应用于工业和服务业的新技术没有对当地农业形成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便义体化成为了一种潮流,生化人和自动机器人也无法让农业的生产模式获得颠覆性的变化。不仅如此,生活方式的变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对农业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因为世上出现了一批完全不必依赖农产品或任何农副产品生活的生化人。这让农民的地位变得更加尴尬,激进的技术崇拜者更主张以全人类的义体化(与主张保持所谓人类纯洁性的群体不同)让人类过渡到一个新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显然不会有农民的位置。
但是,一些富有远见和责任心的学者很快地注意到了农业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的落伍,并试图利用新技术解决农业问题。通过降低人力成本并尝试在农业区域实现能够基本无视外界气候变化的配套改造措施,被推到悬崖边上的农民们勉强地爬回了原地。他们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这些替代性的技术是否会解决他们面临的困境。
麦克尼尔藏身的农田更北面,有大片光秃秃的田地,上面没有种植任何农作物。这意味着他们虽然可以凭借农作物的掩护来打乱朝军的反击,但必须像柳参谋长的计划中描述的那样,在毫无掩护的情况下穿过暴露在外的地块前去进攻朝军设置在附近的防线和指挥中心。朝鲜人的军队源源不断地从北方开来,装甲车和坦克如履平地地在农田里横冲直撞。一次又一次正面交锋中,韩军没有占到半点便宜,他们总是被朝军的密集火力打得连连后退。
不仅如此,其他坏消息也如雪片般飞来——韩军第六军团在东北方向和朝军第二军团的战斗中承受了不小的损失,正在向后撤退。第七军团面临的压力陡增,而朝军对仁川方向发起的攻势也从未减弱。主攻仁川方向的朝军第四军团一路高歌猛进,其先锋部队已经抵达仁川外围。这样下去,第八师团恐怕等不到抵达仁川,其目的地就有失守的危险。韩军第八师团长黄闵少将获悉第一机甲机械化旅团的正副指挥官全部重伤后,连忙催促柳成禹加快节奏。
“不把这个据点打下来,北韓军就会控制附近的交通,他们的坦克能畅通无阻地南下。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攻陷据点,还要夺走敌人储存的全部物资……以避免我们一旦被围困后陷入绝境。”柳参谋长对手下表示,他们没法一走了之,不然很可能在逃离战场后遭遇对手追击,“我不想强迫你们,希望各位能在明年到来之前完成任务。”
然而,12月30日凌晨开始的攻坚战对韩军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附近交通状况的恶化迫使韩军冒着朝军的炮火和射击强行进攻,等士兵九死一生地冲到防线前方时,又会面临无法迅速破拆防线的问题。此外,朝军试图控制部分原本属于韩军的自动防御炮台,这进一步增大了进攻的难度。
12月31日凌晨四点,因曾经在战场上失控并攻击友军而不受信任的士兵们各自分组召开了一些简短的会议。
“我们在这块农田里蹲了整整一天多,被朝鲜人打得根本出不去。”伯顿每次说起这件事,总是气不打一处来,“很好,终于轮到我们给他们一个教训了。”
“顶着对面这么密集的火力往前冲,有多少人都没用,更不必说其实朝鲜那边兵力似乎更多一些。”米拉一如既往地给伯顿的满腔热情泼了冷水,“没用的。”
在昨天的战斗中,麦克尼尔的手臂中了两枪,好在伤势不算严重。两颗子弹除了给义体造成机械损伤外,没有明显地影响义体的性能。在米拉的协助下草草地对伤口做了简单的处理和修复后,麦克尼尔决定暂时不参加下一次进攻,他的亲身经历证明这种蛮干行为抵不过朝鲜人的子弹。
“有个问题必须解决。”麦克尼尔凝望着远处的商业建筑群,他在两天以前绝对想不到这处建筑群被朝军变成了一座堡垒和要塞,“朝军控制了韩国人的自动防御系统,虽然我不清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假如我们能夺回这些炮塔的控制权,战斗会变得简单许多。”
“问题是,你考虑到的这个办法,那个姓柳的上校肯定也考虑到了。”伯顿昨天没有出战,他的理由是不想跑到火力最猛烈的防线前面送命,“结果,这么大的一个旅,没人能解决相应的问题,那就说明这办法其实不可行。”
他盯着麦克尼尔左臂上的两个不规则的圆形缺口,补充道:
“……我们这里没有专业的技师,万一你被炮弹炸碎了,谁也救不了你。”
这条路是麦克尼尔自己选的,不管他们面临着什么后果,都必须承担。麦克尼尔相信这场战争背后存在阴谋,他愿意为结束这种荒唐的战争而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但他没有办法说服伯顿像他这样投入同等的热情。伯顿也许会为了合众国而浴血奋战,让他去拼了命地为外国人打仗,那简直是难为他。
戴着头盔的韩军士官走到了麦克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