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都市言情>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533章 岛上印书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3章 岛上印书(1 / 2)

台下的师生们有些是在岛内开垦的庄户子弟,并不知道海上这些消息,听着王文龙的介绍颇为惊讶;有些则是海商家族出身,神色愤慨,显然也听过家中长辈说起荷兰人蛮横的情形。

王文龙道:“荷兰人已将台湾视为下一个殖民目标,并且准备和西班牙人一起争夺台湾,两国都试图将台湾纳为他们的囊中之物。”

“诸位先生,诸位朋友,那西班牙人口不过千万,荷兰更只是个人口百万的蕞尔小国,其人口数量比不得我大明一个大藩州府,却纷纷将我大明海外一岛当做他们争夺的对象。而我煌煌大明的力量居然被他们视若无物,而朝廷亦对此几乎不闻不问,此真为耻辱也!如今守岛之希望只在我辈了,我们福建商人的资金投入与岛上恐不下百万两银子,多少商户的身家,多少农民的耕牛,多少家族子弟的性命都投入于此。”

最后,王文龙大声疾呼:“千年交流,百年贸易,数十年的生聚开拓,才有如今台湾岛上的繁荣局面,朝廷不管,我们福建人就自己为自己争取利益,绝不能使得如此多的投入都被异族摘了果子!”

王文龙的演讲气势磅礴,内容还是他和李家黄家所说的那一套,一再强调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想要垄断东亚的贸易,福建商人如果不想在别人手下吃残羹冷炙,就必须大力经营台湾岛,大力发展自己的力量。

王文龙知道用圣杯故事转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视线不可能有太久的效果,荷兰东印度公司终究会将力量转回到福建海面。

他所说的这些话现在或许还有些超前,但再等几年在场众人都会明白。

对于荷兰人入侵台湾窥伺福建沿海的事情,朝廷和福建官方的反应或许有些迟钝,但并不代表整个大明上下都是这样。

历史上荷兰人在十几年后入侵澎湖才引得当时的福建巡抚派兵去清剿,可早在荷兰人于澎湖岛窥伺之前,他们在台湾的活动就已经引得大量海外商人关注。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福建的海主们,李旦、刘香、诸彩佬、颜思齐这些在明末历史中有名的福建海上势力都有留下和荷兰人争夺航线的记载。

他们利用自己的武装积极的和荷兰人对抗,试图夺回原本属于明人所控制的航线。

包括郑芝龙依靠荷兰人崛起以后也很快转为与荷兰人亦敌亦友的关系,先是通过垄断荷兰人手下的船旗,从荷兰人手上实质夺回了福建到日本航线的控制权,到郑成功时代,更是直接把荷兰人从台湾赶跑。

还有许多福建的文人,他们顶着荷兰人对他们的敌视,渡海来到台湾,深入台湾的乡土各地去考察风俗民情,这些记载对后来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及后续的台湾治理,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使得许多台湾的世家大族还能感受到明人在台湾拥有实质的影响力。

历史上华人对于海外利益的探索其实早在万历前就已经开始了,不只是福建海主大力的开发台湾岛,还有那些一批批出海前往东南亚定居贸易的华商、游荡在东南沿海群岛之间讨生活的海盗们,更有终身不履土地的疍民,这些人全都是依靠大海才得以生存,形形色色的人物,一起构成了一个依靠着大海而繁荣的华人群体。

只不过这个群体的力量在明末的乱世之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发掘。

强盛之时,光是刘香手下就有上千条船,裹挟着上万男女。

船队中的人物并不全都是海盗,而是包括了大量疍民、渔民、商人、工匠甚至是妓女、失意的读书人,他们在沿海占据小块岛屿和根据地,通过船只如蜂群一般的往来,简直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城市。

这样的海洋人口规模是此时欧洲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就凭刘香这上万人的海盗团队,哪怕打不过欧洲殖民者的正规军,也能轻而易举的在东海洋面上占据一个岛屿,发展成自己的殖民地。

但历史上他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在和其他势力争夺东亚航线的过程中一点点被消耗清缴掉。

此时的华人海上势力是一个极富破坏力,也极有发展前景的群体。

王文龙现在在海商之中有巨大的名声,他完全可以利用这样的名声,不断的呼吁宣传海商们对外开拓,这种举动看似只是在重复着陈词滥调,但却蕴藏着极大的希望,十个人中只要有一个听进去了,那么大明走向海洋的希望就要大上一些。

唤起被压抑禁锢多年的开拓精神,调动起他们征服大洋的野心,这是一个大时代到达之前必须有人去做的事情。

对于王文龙的演讲,台湾的学生们反应并不算热烈,虽然大家也震惊于王文龙对于未来的判断,但是对于荷兰人、西班牙人入侵台湾的情形还没有足够的预期,对于台湾被异族夺走的说法,也没有太大反应。

主要原因是东藩书院的学生们大多是屯垦百姓的后代,只有一些商人子弟才知道航海有多少利益,和航线被欧洲人控制之后大明的商户会陷于怎样的处境,而对于屯垦百姓来说,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土地能不能进一步扩张,甚至宁愿福建商人多投一点钱来帮助他们屯垦,而不是投钱去造船。

对于这时的台湾百姓来说,,希望朝廷不阻止他们海外开拓就是台湾商民的最大公约数,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