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都市言情>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536章 半野轩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6章 半野轩(1 / 2)

从巡抚衙门返回,王文龙在家门口就遇上了李国助,李国助手下牵着一匹空马,李国助见到王文龙就丢给他一根马鞭,王文龙上马之后李国助也不说话,王文龙一路跟着他来到了福州城中的一处林子。

那林子在福州的城中心,旁边紧挨着一座小庙,李国助指着林中掩映的一道朱漆大门问:“妹夫,此间可还安静?”

“这是何处?”王文龙问道。

李国助笑着说:“这是爹爹专门要我给你寻访的一处宅子,你那丽文坊老宅做生意合适了,哪里是大户人家立业的所在?此间位于闹市却又闹中取静,依山傍水,冬暖夏凉,正好作为你家的别院。”

“我以为什么事情,多谢泰山大人好意。”王文龙笑到,他知道李旦是为了跟他拉拢关系,人家把东西送出来了自然不可能收回去,反正李旦也不缺这点钱,干脆点头收下。

李国助叫仆人打开门锁,王文龙跟着李国助走进院子里逛了一圈,这才发现这座别院非常舒服。

院子一面正对着福州城的闹市,另一面却隐于山林之间。正是做园林最追求的“一步入山林”的境界。

而且王文龙越看觉得这院子越熟悉,一半隐于市,一半隐于野……

王文龙问李国助道:“旁边这座小庙叫什么名字?”

帮李国助寻访到这处园林的福州牙人连忙介绍:“这处院子位于福州城的北门下,交通十分便利,此处所在乃是通贤坊,边上那座寺庙别看窄小,其实名叫乾元寺,据说元朝便已建立了。”

王文龙越听嘴巴张的越大,他总算明白为什么这个园子越看越让人喜欢了,通贤坊中,乾元寺旁,这不就是后世福州四大园林之一的半野轩吗?

历史上的半野轩最早属于福州萨家,后来又展转到几个盐商手中,这园子依山傍水,在闹市之中却有野趣,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风景全都极佳,在清代所有的福州园林志之中都有专目记载。

不过半野轩是清代以后才渐渐出名的,在此时的福州,大概还没人知道这么一处山水绝佳的园林。

李国助也是买下园子之后突击进行了一番改建,房屋瓦舍都颇为整洁,还请人种了些花草,虽然建设时间太短,所以有些缺乏古气,但不妨碍王文龙对这处新居非常满意。

特别是在夏天,半野轩包了小半片山林,园中的温度能比外头低一个三五度,而且有活水,不会滋生蚊虫。

王文龙越待越喜欢,直接把两个老婆还有孩子接到新居居住。

沈宜修和李国仙对于这处地方也颇为满意,沈宜修有了身孕,李国仙又要带孩子,如此一来丽文坊的老宅就有些逼仄了,到了新园子里之后,两人每人都能分到一间院子。

沈宜修选了居高的小院,可以在院中种种花草,而李国仙则选了临水的一处亭台,池水很清澈,下去游泳都没问题。

一家人在这里住的舒心,正好王文龙也打算绘制海图,便窝在半野轩中边陪家人边做事。

七月中旬,半野轩之中的茉莉花盛开,芬芳的香气在稍显炎热的风中飘荡开来,王文龙一家人在厅堂中吃饭都能闻到阵阵花香。

沈宜修在家中的时候就喜欢花草,有一天她突然采了一捧菊花分送给王文龙和李国仙,颇为高兴的说:“这园子中的菊花种类真多,一些品种我在苏州也没见过长得这样好的。”

沈宜修想要把这些菊花都移植到盆中种起来,忙活了一阵发现越采越多,一些已经有同样花型留存的花卉她不需要,于是弄了一大捧抱回房中。

半野轩的花园之前并没有人专门打理,这些菊花大概是不知多久以前的主人种植之后逃散到荒野中的,自己杂交出了颇为多样的颜色。

王文龙记得历史上半野轩产的菊花号称闽中之冠,这地方的水土气候的确极其适合菊花生长,所产的菊花种类繁多,在民国时,有许多日本引进的菊花品种也是由当时的半野轩主人吴家第一次在半野轩的园林中种植成功的。

本来沈宜修是想投身戏曲事业的,但当发现自己有身孕之后,沈宜修就以家庭为重,这段时间都在家中休息。

现在沈宜修的肚子已经显怀,苏州的沈家专门给她派来了产婆照顾,还有来伺候的丫鬟仆人,这些都是大户人家惯有的礼数,沈家多半也是听闻了李国仙要生产之前李家的表示,怕在面子上被比了过去,派来的丫鬟仆妇足有二十多人,雇了两艘船才一路从苏州载下来。

这些人每天炖母鸡,熬“生化汤”,把沈宜修给补的脸蛋圆圆的,白里透红。

另外就是做东西,沈家人一到福建就出去做脚桶,这是娘家要为女子准备的接生设备,除此之外他们还专门请人到银楼去打了一把纯银的助产钳来。

王文龙发明产钳并且让陈实功推广,最初是想着给李国仙生孩子时上一道保险,虽然最后李国仙是顺产,产钳没有用上,但陈实功却还是成功的将这项技术用到了其他的江南产妇身上。

助产钳能够解决本时空九成以上的难产问题,绝对是出手即有效的大杀器,很快就在江南打响名声。

陈实功也履行了和王文龙的约定,没有把产钳当作秘密保守,而是将之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