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独大之祸,虽心有不忍却依旧实行旧制,为不使日后有佞佛之祸甚至下令灭佛。若他见到如今这幅景象,不知又有何感想,想必……哎!”
陈思心中也是憋闷,他一大好男儿只能在南地东躲西藏,实在是痛苦。
“我等不过是位卑言轻之人,对得起天地良心便是。”姚华拍了拍陈思的肩膀,劝慰他也是劝慰自己。
“只要不愧对祖宗先人,便是做好了我们的本分。”
“是!”
两位家将均是精神一震。
姚华担心的还不远止这个。
她父亲是怀朔校尉,教授怀朔军户武艺,她最杰出的弟子,后来任了官的贺六浑却在洛阳仕宦一阵后,又回到了怀朔。
她了解贺六浑的性格,他深沉而有大志,必不是甘于人下之人,果不其然,等他回到家之后,就倾尽财物来结识宾客。
她父亲曾给在洛阳的她写信,说自己问过这个弟子为什么这样做,贺六浑回答:“洛阳之乱,已经到了让人无法睁眼再看的局面。执政到了这种地步,事态如何便可想而知了,岂可死守着这些财物而过一辈子呢?”
从那只后,他和云中人司马子如、秀容人刘贵、中山人贾显智、咸阳人孙腾、怀朔人侯景、善无人尉景、广宁人蔡俊,特别友好亲密,均以仗义任气而称雄于乡里。
这些人三教九流什么都有,于是六镇之中有了麻烦争执都去找贺六浑解决,怀朔军户子弟大半是她父亲教授武艺,于是贺六浑对他父亲也越来越是恭敬。
贺六浑一旦想要交好一个人来,几乎是无微不至,人人都不由得心折,她父亲本来就喜爱这个弟子,希望他能早日飞黄腾达,却不想他走这种路子,所以他对她父亲越恭谨,她父亲就越担心这弟子日后会走差了道路,心中憋闷之下,也只能和在洛阳的女儿写信纾解。
她那时很少留在京中,回信也是有一封没一封,最后一次接到信的时候,她已经得了任城王的报讯,让他在太后下诏之前,以出城捉拿流寇的名义赶快离开,她连信都来不及回,便一路南下躲避胡太后的耳目。
而那封信的内容,是那位在她幼年时经常抱她的师兄贺六浑,和洛阳改姓的大族一般,改回了汉人姓名的消息。
他虽是汉人,却世居怀朔,早已鲜卑化了,连名都用了贺六浑。而鲜卑人里改了汉人族姓的大族均是文帝时定下的门阀高姓,他改鲜卑名为汉名,其中有何志向,自然一望便知。
贺六浑成了高欢,她父亲心焦如焚,只觉得几年之内,六镇的动乱就要出现在眼前。
种种压力之下,姚华倒觉得现在囊中羞涩,已经算不得什么难关了。
只是她可以忍饥挨饿,两位家将却要跟着她饿肚子,倒有些过意不去。
“罢了,我们快点下山,早点赶到山下县城,说不定能找到些差事糊口。”
就以她的力气,卖卖苦力都能支撑月余。
“怎可让主公操劳,还是我二人代劳吧!”
陈思连忙开口。
“我,我们?”
阿单傻眼。
姚华笑笑,并不出声反驳或同意,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
三人一路出了会稽学馆,和门卫道过谢,正准备离开这里,姚华却眼尖地看见门卫的案台上放着一张,似是马上要张糊在门口,好奇扫了一眼。
这一眼,却让她微微一愣。
“敢问一声,这张榜的……”姚华看着榜上的内容,试探着问道。
(首发(晋)江文学,请支持正版,购买正文)
作者有话要说: “馆中竟缺乙科的先生吗?”
“乙科教骑射的先生一直就稀缺,我们馆中又没什么马,本事好的正经武师都不肯来,身份低微又本事不好,总是被傅小相公……呃,被学生欺负。”门卫顿了顿,想着这是位参军又不是学子,说了应该也没事,才继续道:“武科先生不算助教,没有俸禄,全靠馆中由公中拨付,月钱也不多,一直都缺呢。唯一的一个教骑射的先生最近家中又有事,请了三个月的假,只好张榜临时招人。”
他也替学馆发愁,所以皱着眉头。
“只请三个月,谁愿意来呢?现在山阴县里的武士听见到我们学馆当教习都绕着走,我看张榜也没什么用呐!”
都怪那傅歧,呜呜呜,都快成会稽学馆考验教习本事的试刀石了!
这门卫越说的困难,姚华心中越是惊喜,看着那张榜的,脸上也露出了笑意。
待听到门卫说完,姚华拿起案上的求才榜,见上面写着“身家清白,骑射皆通,月钱两贯,独立院舍供应食宿”,立刻将那榜塞入怀里,笑着对吃了一惊的门卫说:
“区区教习而已,何必舍近求远?”
姚华只觉得肚子都没那么饿了。
“请带我去见馆主。”
小剧场:
你才大黑!
你才象龙!
两人不甘心的眼神一触而收,而后又若无其事的各自告辞,浑然就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
马文才:哼!真是粗鄙!
花夭:哼!什么象龙,它就是一条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