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其他类型>别读博,会脱单> 分卷阅读65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65(1 / 2)

上端,红纸像流水出渠一样舒展开。

左边是上联:天道几何,万品流形先自守;

右边是下联:变分无限,孤心测度有同伦。

这是P大现代数学研究所的对联,边城求学时很喜欢。他刚想道谢,就见闻笛从怀里掏出一张稍短的红纸,从自己身边走过,把红纸放在301的门上:“我给你补一个横批。”

边城看着他掏出记号笔,垫着门板写完,然后把红纸啪一声贴在了边城的额头上。

纸上潇洒地写了四个大字:

人类奇点。

作者有话说:

对联出自北大现代数学研究所,横批出自闻笛。

几何、流形、自守、变分、同伦等都是数学概念。

奇点在不同数学领域有不同意思。

解析函数:在该点或该点的邻域内无法定义。

微分方程:在该点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拓扑学:不规则点。

尽管"奇点"在数学的不同分支中有着不同的具体含义,但它们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概念:在这个点,对象的行为非常不符合常规。

第41章 闪光的,并不都是金子

闻笛出身松台县,从地理上看,松台东临江浙沪,西倚九华山,和国内最富庶的经济带只有一江之隔,却在五年前才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每年回家,闻笛要先从北京坐动车到省城,然后转地铁去客运站,再坐大巴到松台县城,之后从县城转两路公交到村口,最后拖着行李箱步行到家。

虽然路途遥远,每次走到掉色的红棕色大门口,听到爷爷奶奶惊喜的呼声,疲惫就一扫而空。

“哎呦!”缀着满头银发的老人迎出来,“阿宝回来了!”

闻笛龇牙咧嘴了一阵。都二十六了,奶奶还是改不掉小时候的称呼。只有自己人在家还好,每次有客人来,对着他一个成年男性大叫“宝宝”,不免尴尬。

他提着行李箱,还没进门,奶奶上来就是一个熊抱,把他的头发揉的七零八落。

“啊呀,怎么又瘦了,”奶奶左看右看,“是不是学习太辛苦了。”

“不辛苦,”闻笛抗议,“我明明胖了,你们每次都给我减三斤。”

“是不是北京的东西贵,舍不得吃?”奶奶完全无视他的否认,“钱要舍得花哦,别老想着给家里寄钱……”

“食堂二十块吃的饱饱的,我真没瘦!”

站在门口絮叨了一会儿,奶奶就把他拉进门。老家的房子是长条形平房,两排,每排用木板隔出了三个房间。前面左边的房间叔叔一家住,右边他们家住,中间是吃饭的地方。后面左边是浴室,中间是厨房,右边是爷爷奶奶的卧室。

他把行李箱拖到自家房间。十平米的地方,挤了两张床、一张桌子,一个衣橱,行李箱只能踢到床底下。

他还没把书包拉链拉开,奶奶就端了一碗鸡汤走进来,鸡大腿的骨头直挺挺地杵着,下面是两个水泡蛋。闻笛脑子开始冒汗,他对过年的鸡汤过敏。

“你爷爷早上新宰的,”奶奶把碗放在桌子上,“吃菜帮子长的,跟城里的鸡味道不一样。”

闻笛抱着碗,抓着腿啃土鸡。奶奶就坐在床边上,目光炯炯地盯着他。

“今年菜卖的怎么样啊?”闻笛问。

“也不知怎搞的,便宜的不得了!”奶奶拍着大腿说,“我和你爷爷拉了一车去县上,才卖了三十块钱!北京的菜可贵啊?”

节假日不去学校的时候,闻笛偶尔也去附近的生鲜市场买菜。他回忆了一下,说:“冬天青菜五块多一斤吧。”

奶奶的眼睛瞪得像铜铃:“那还得了!”然后开始絮絮叨叨,“棚子里的辣椒都卖不出去,菜场里不知烂掉多少。我做了两坛子辣椒酱,你走的时候带点……”

闻笛一面撕鸡腿肉,一面点头。他和爷爷奶奶能聊的话题不多,每次回来,除了菜价,就是一日三餐。

感叹了一会儿大城市的奢侈,奶奶去饭厅望了眼钟表,嘟囔着闻笛的父母怎么还不回来,说了今天早点收摊的。

闻笛的父母早年拉着流动车,在县城里卖早点。攒了十几年钱,终于在闻笛上高中的时候,盘下了县里的一间商品房,二十几平的铺面,用隔板隔出两层,下面卖早点,上面当卧室。除了逢年过节,他们一般都睡店里。

“最近生意好吗?”闻笛问。

奶奶摇头摆手:“不行啊,打的烧饼卖不完……”

然后她又开始絮叨,说闻笛姨婆家拆迁了,拿到好几套房子,还补贴了十几万呢!可他们村迟迟没动静,左邻右舍为了多加拆迁面积,把院子全盖满了,也没听见消息。

闻笛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个村子地段太差了,根本没有拆迁的价值。

家长里短唠叨着,大门忽然被人拍的砰砰响。打开一看,是隔壁张阿婆,拎了一篮子土鸡蛋,上面盖了一层洋萝卜,说是地里刚挖的。奶奶抱出来两小桶辣椒酱——桶是徐福记的家庭装糖果捅——递过去。阿婆一眼溜到闻笛身上,“哎呦”一声,手拍了拍他的胳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