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年?10月1日?,华国?建国?百年?大阅兵在京隆重举行。
举世瞩目的这一天终于到来。
这场盛大的阅兵仪式不仅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也?让无数海外华人纷纷停下了手里的工作,凑在电视和电脑前围观这一令人期待的盛典。
晨曦微露,三军列阵。
声音雄浑的主持人介绍道:“这次阅兵是我?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科技含量程度最高的一次,武器装备已实现全?部国?产化,充分体现了我?国?国?防科研自主创新?能力。
“在稍后的方队展示中,多款新?型武器装备将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敬请各位观众朋友们关注。”
礼炮齐鸣,阅兵正式开始。
三军仪仗队作为第一个受阅方队,走?在最前面的方队。陆军方队、海军方队、空军方队、火箭军方队、女兵方队、院校科研方队……人员方队一一走?过后,武器装备方队正式登场。
在一众武器装备方队中,压轴登场的是被网友戏称为“原木运输车”的战略导弹方队。自驶入广场的那一刻,它们便成为了全?世界目光追逐的焦点。
此时此刻,燕大校园的教师宿舍里,68岁的宁蔓华坐在小板凳上?摘菜,电视机里正放着?阅兵仪式的现场直播。
“蔓华,你?还?记得那只小松鼠吗?”裴云松戴上?了老花镜,食指指着?电视里一款圆滚滚的大国?重器。
“怎么不记得?那时都跑了几次了,我?还?跟你?去沙漠里把它逮回来。”宁蔓华望着?电视,手上?择菜的动作停了下来。
裴云松显然也?想起了那些往事,抬了抬眼镜,宠溺又无奈地笑了笑:“你?啊,当时怎么劝都劝不住,我?只能舍命陪君子?了。”
四季更迭,不知不觉间,夫妻二人已两鬓斑白。因为身?体原因,他们从一线退了下来,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燕大。
随着?华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华国?留学生选择学成归国?,那些替外国?“培养”科学家?的历史已经翻篇。裴云松和宁蔓华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在燕大培养更多科研人才。
他们在
燕大创设了“英才班”,培养出燕大最年?轻的教授、登上?《NewSce》最年?轻的华国?人、破解世纪难题拉法猜想的华国?学生……还?有更多学生沿着?他们当年?的道路,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
晚年?,裴云松和宁蔓华每天走?在燕大校园里,风雨不改,看起来与天底下所有老夫妻别无二致。
有一次,老两口在菜市场闲逛时,偶然看到了产自南方的荔枝,通身?泛着?胭脂红,惹人怜爱,久居西北的他们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没想到询价时,胖乎乎的水果摊老板娘瞟了他们一眼,看起来衣着?简朴,就不耐烦地说:“这可贵了,不买别乱摸。”
藏在暗处的保卫人员:你?对他们俩有多贵一无所知……
数十年?来,公众不曾知道,他们是为国?铸剑者。
“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
“我?愿意!”
祖国?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声铿锵有力的答复。
二十年?后的一天,《华国?日?报》发布讣告:
“导弹制造专家?、华国?科学院院士宁蔓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69年?5月10日?10时50分在京逝世,享年?88岁。”
两个月后。
“导弹制造专家?、华国?科学院院士裴云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69年?7月6日?8时10分在京逝世,享年?91岁。”
在生命走?到尽头的最后几年?,他们的身?份才终于被公开,并双双获得2068年?度华国?最高科技成果奖,留下了一生的荣耀时刻。
这天的新?闻,再次用平实的文字,简要介绍了他们的生平。
不过,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这样严肃的消息,很?快就在一排排整齐的蜡烛哀悼后,湮灭在舆论场了。
直到有网友在评论里发布了偶尔拍到的一张照片。
画面定格在燕大的湖边,垂柳随风飘荡,裴云松笑呵呵地骑着?半旧的自行车,宁蔓华在身?后轻搂着?他。她已慈眉银发,却依然笑得如同18岁的少女,周围的空气变得绵软而甜蜜。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神仙眷侣!羡慕!”
“这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吧。”
“果然最好看的都上?交国?家?了!”
“说好的学霸不能虐狗呢!”
这张照片迅速走?红网络,乘着?热度,有营销号很?快发了一篇图文并茂的稿子?,重点落在二人相遇相知多年?,最终共同走?到白头的爱情故事。
那是从各家?媒体的报道里零零星星地摘出来的,有二人经过技术修复的青年?时期的照片,有燕大论坛的早期截图,有老同学的回忆,还?有对他们离世时所在医院医生的采访。
那个医生是这么说的:“这几年?,老先生和老太太常到我?们医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