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大规模抽调部队的。 而眼前这支部队,不仅仅甲胄像极了第三乙等作战旅,而且战马数也多的吓人。 “这是哪路兵马?”齐岐山目瞪口呆。“从何处而来?” “这不是哪路兵马,这是大王的仁义之名!”一旁的李岩笼着手,看着已经过去的一名将领,在苗字大旗下,耀武扬威的在自己身边儿走过。 却丝毫不顾及身边两位朝中大臣的感受,最后无奈道:“这是苗人凤的队伍,主动投靠大乾的。” 原来苗人凤不仅仅是自己投靠的大乾,而是凭借其威名,迅速整合了大批河南、湖广、四川等地的起义军。 这些起义军虽然被朝廷大军镇压的不成样子,但是却也未曾放弃对于朝廷的抵抗,如今大乾国主坐镇颍州,他们也千里迢迢赶过来投奔。 苗人凤将自己手下的兵士一股脑的集合到了颍州,着实使得颍州震动了一把。 兵马不多,还抵不过李自成后期动不动一个将军拉出来的兵马多。 但是在这个时代,出去逛一圈,便能圈出来七八千军队的人,可真的不是一般的大才了。 而且,这支部队的出现,对于颍州来说,是绝对有非同小可的意义的。 首先,在这个极其敏感的时期,所有人都在盘算着未来的决战的时候,双方兵马一丁点的变动,都会引起战争的走向的时候,这七八千人的出现,足矣让很多人为某个趋向加一些砝码了。 其次,之前苗人凤出现在军议上,大家在心里是颇为看不起这位草莽出身的人物的,因为大乾就是靠镇压同行,收编同行起家的。 大家都在心里不怎么认可同样起义军出身的苗人凤的。 可当苗人凤的部队出现在颍州的时候,这几乎是一个无法躲避的政治宣告,那就是我苗人凤不是你们想象中的土鸡瓦狗,是真的一支强悍的军事力量。 而最后,所有人都不得不重新评估和认识这位年轻的大乾国主了。 毕竟除了大乾国主之外,颍州乃至凤阳,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属于大乾的“编外”之地,虽然凤阳府名义上归属于大乾所有,但是凤阳府的主要话事人,确实凤阳府的官员,以及连兵马都是凤阳府自身的招募的兵马多一些。 诸如刘云龙兵马,更多的是扫清伪明的军事力量,积极主动的去进攻,而非扫荡凤阳府的反动力量。 也就是说,大乾对凤阳府的控制力量是不足的。 而现在,这位大乾国主却用非常直白的方式,向所有人展示了他的权威。 一时间充斥着迷雾的局势,似乎变得真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