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其他类型>大明之崇祯拒绝上树> 一百六十五 后勤比拼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六十五 后勤比拼(2 / 3)

”陈大全吩咐随从去装,又道:“日积月累,迟早无处存放,咱家就怕溢出,坏了国朝龙脉,还请司监多多上心。”

“一定,只是结果如何不敢保证。”宋应星没敢说大话。

自从皇帝亲自平了昌平,大家就把环境问题当龙脉问题处理,一个个谨慎的不得了。

“公公没试过把这些烧了?”宋应星问道。

“点不着。”陈大全摇头,道:“看着像油,到底不是油,没法。”

宋应星没多说,取了一桶煤焦油,告辞。

陈大全想了想,觉得不能指望宋应星一个,道:“多装几桶,各军器监送过去,左辅也送一桶,说不得有办法。”

“大珰,要不要奏报皇爷?”随从问道。

“些许小事尚且劳烦皇爷,要我等何用?”陈大全否决。

主要是怕皇帝不懂。

底下人可以为难,皇帝不能尴尬。

皇太极就很尴尬。

试探着发动了进攻,想要堵塞清河的引水渠,却被一阵枪炮打了回去。

地上百多具尸体依旧在流着血,热气腾腾的。

按照女真传统,应该派人去把尸体收回来的,但是再派人去,无异于继续送人头。

“挖壕沟过去,无论如何,要把水源截断。”皇太极说道。

“奴才遵旨。”一干汉将应下,各自调派军兵。

盖州城距离清河边四百余步,在城头果然覆盖中,若想防止炮击,必须挖得足够深,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

慢慢来吧。

见识了明军火炮之利,皇太极已经熄了快速收回盖州的心思。

就在汉兵撅起屁股挖啊挖时,一骑飞奔而来。

侦骑滚落马鞍,拜道:“启奏陛下,海上有船队来。”

皇太极精神一振,喝道:“点起马军,截断其进城路线!”

命令传达,三千余马军出了大营,狂奔到海边,距离海面一里地列阵。

加上浅滩的距离,正好在明军大炮射程之外。

船头,郑芝豹瞄了一眼建虏马军,没做理会。

一百五十多艘大小船只停在河口,各自落锚。

风向不对,海船进不了河道,只能用小船转运。

皇太极估量了一下距离,放弃了突袭的打算,道:“搜集船只,打制木排,准备引火之物。”

“臣遵命。”左右各有数百骑奔出。

明船落锚,正是施展火攻的好时机,只要顺流而下就可以,操作十分简单。

前提是数量足够。

郑芝豹看皇太极依旧观望而有骑兵分开,哂笑一声,道:“抓紧时间卸货。”

大船甩出绳子到小船上,接起吊绳,再把货袋挂上去,借着重力就能划过去。

城头上,杨肇基举着望远镜,看着一队队军兵开出城。

依旧是刀盾长枪在前,火铳在后,虎蹲炮分布其间,沿着引水渠排布开来。

所以要挖两条呢。

不给建虏突袭的机会。

半个时辰,二十艘小船划了过来。

说是小船,只是相对于海船,配三十桨手,一次转运一百石货物。

不得不说,渤海的水文气候确实是优越,哪怕小船也能安然横渡。

小船靠岸,依旧是居高临下吊运,岸边的明兵接住,用扁担抬进城里。

皇太极把一切收在眼底,牙关紧咬。

哪来这么多的非常规操作?

皇太极很想立刻拥有一只水师,与明军大战一场。

“大金造船不行,要尽快拿下朝鲜,朝鲜人会造船!”皇太极喃喃自语。

此时此刻,只能干看着。

日落又日出,杨肇基舒服地伸了个懒腰。

登陆的时候,随船物资以火药、粮食、兵甲为主,反正六月份嘛,无需被服也能将就。

但是进入七月,辽南的晚间还是比较凉的,军兵有棉甲倒还好,他这样的大将是全身铁甲,没伤寒都是身体足够壮。

这一批物资,除了有火药、粮食,还有被服、煤炭等过冬物资。

煤炭,皇太极的一大痛点。

原以为明军会出城砍柴,结果人根本不需要。

这不科学。

柴米油盐,不只是百姓日常所需,军队也缺不了,而且排序同样重要。

看史书中,张巡守睢阳、李庭芝守扬州,包括本朝贵阳之战,都有枯骨为柴的记载。

粮尽食人,不宜生食。

而建虏军中,多有以“截杀樵采者”之功晋升的。

入冬后辽东极冷,更加需要煤炭。

另外还有五百工匠。

他们负责修火炕,确保军兵可以安然过冬。

休息好了才有精力打仗。

等到护城河封冻,建虏必然拼命攻打,肯定是连日苦战,后勤将决定最终结局。

所以军兵们看到早餐中的咸鱼时,都惊呆了。

“陛下知道兄弟们辛苦,特意送了咸鱼来。

这玩意可贵,皇帝都舍不得吃。”杨肇基吆喝道:“吃饱喝足,打建虏,绝不能辜负陛下厚爱!”

“打建虏,报答陛下!”诸兵吆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