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年四月十日,朱慈烺走上京师街头,此时的京师街头已经焕然一新,
经过杨廷麟数月的整治,马路上再没有人随地大小便,马粪也会被随时清理掉。
相隔三里左右都会有公共茅房,马路茅房都有专人打扫监督。
以前随处可见的流民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城里粥棚更是全部取缔。
取缔粥棚,并不是拒绝给流民施粥,而是因为流民全部转移出城外。
他们已经分了土地,都在忙着春耕呢!
因为分地问题,小麦已经来不及播种,红薯苗暂时还未长大。
但土豆和玉米却可以种植,整个京畿地区农田里都是种植土豆农民和流民。
不对,应该说都是农民,流民分到土地后,他们已经变成农民。
建奴入寇对京畿地区造成的人口流失和严重破坏,因为流民被安置下来,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
各县官员也纷纷响应皇太子号召,主动下乡帮助农民种植,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欢歌笑语。
今年种植红薯等农作物的并不止京畿地区,河南和陕西在李岩和孙传庭的带领下,此时也在种植,很快朱大典所在的山西也会开始。
相比河南与陕西两个省的土地改革,朱大典所在的山西土改要顺利的多。
因为山西大部分土地控制在晋商手中,朱慈烺清除八大皇商时,顺便把山西的利益集团一网打尽。
所以,朱大典道山西后,立即得到宣大总督卢象升的鼎力相助,土地改革几乎没有遇到太大困难。
土改成功的地方百姓老开心了,可是被分掉兼并土地的士绅地主大户心都在滴血,百姓种的农田以前都属于他们家。
虽然心里难过,他们被杀怕了,一点反抗的心思都不敢有,不然全族尽灭……
为了应对严重的旱灾,朱慈烺准备土改地区,今年大面积种植红薯土豆和玉米,试试能否让大明北方灾民吃饱饭。
不要说红薯吃多了有胀气等等,先解决吃饭问题再说,总比吃树皮和观音土或者饿死好百倍,反正这两年又不收税。
朱慈烺这次整治土地兼,并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彻底一次,当然后世红色革命除外。
数十万流浪到京师的流民,朱慈烺都给他们分土地。
不愿意要土地的流民,朱慈烺同样不会让他们再做流民,有农场在等着他们去工作。
实在太懒不想干活的流民,将被毫不留情轰出京城。
他们活该饿死,这样懒惰的人,朱慈烺根本不会惯着他们。
自古以来,无论任何朝代,土地兼并都是王朝的重大危机。
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起义,从而导致改朝换代或者重创统治阶层。
明朝在建立之后,便推行了以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赋役制度为结合的制。
虽然提高了行政效率,但土地兼并和沉重赋役,也使得明朝中后期各地暴乱不断。
而作为明政府的改变,张居正提出了一条鞭法。
正式的实现了以户丁收税,向以田亩收取赋税的转变。
无疑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而也促进了工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而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也体现出了这种土地制度的优势。
张居正变法让“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可谓功绩斐然。
但其死后变法措施却被大量摒弃,伴随而来的便是明朝土地兼并的日渐加深。
佃农面对地主阶级的盘剥,自耕农经济的崩溃。
年景好时尚能温饱,一旦遇到天灾,朝廷税赋加上官员摊派,很快导致这一重要的群体成为流民。
张献忠、李自成等人的一呼百应,正是土地兼并严重时,又发生严重天灾导致。
王朝和官员面对周期性的社会矛盾,没有丝毫作为,从而导致明朝亡于农民起义。
而作为继任者,南明更是延续并全盘接受了这种矛盾。
而土地作为封建社会的国家基础,也只能眼见其崩盘。
最终让建奴蛮夷变成历史上最大的捡漏王。
当然,明王朝灭亡原因很多,但土地兼并绝对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作为一個穿越者,朱慈烺决心改变着一切,哪怕粉身碎骨也无悔,敢挡路者统统杀光!
朱慈烺一身便衣,带着胡宝和几十个亲卫骑马下乡检查春耕情况。
不要认为这件事不重要,对朱慈烺来说,今年春耕乃是拯救大明王朝的关键一步。
只要让百姓有饭吃,就断了流寇的兵源,没有数十万的流寇大军,建奴暂时动摇部落大明的根基,更不可能还像历史上那样变成捡漏王。
卫所军屯都分给护国军将士,春耕这段时间护国军新兵两天训练一次,第二天全部回家种地,十天之内完全可以回归正常。
杨保手中锄头舞动,飞快在田里刨出一个个小土坑,弟弟妹妹吧一块块发芽的土豆放入土坑,杨老爹在后面扒土掩埋土豆。
一家人干劲十足,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幸福的笑容。
杨保入军分到二十亩土地,家中三个人每人又分到五亩。
古代没有化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