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4章 旧照片(1 / 2)

晚饭后,天色暗了下来又起了风。

沈明鑫在厨房洗碗筷,郭贞和沈明沁在收拾鸡枞菌,“夜里怕是要下雨。”

“下就下呗。”沈明沁拿着南瓜叶,慢条条地搓菌子表面泥土,实在不想干这种活。

“妈,明天再收拾菌子不成吗?非要今晚熬出来?”

听到大女儿说这话,郭贞就来气,“要不是你把肉脯嚯嚯大半,用得着这么晚熬菌油?你弟明天要回大湾,你又不是不知道那边缺嘴上吃的,做事怎么还这么顾前不顾后?”

“就不能跟你妹妹学学?做事要有计划,要考虑后果。”

“我怎么没计划了?成为医坛圣手就是我的计划。”

沈明沁的辩驳,把郭贞气笑,只是那笑是没有欣慰和作为母亲的骄傲,小时候有老人说沈明沁缺根筋,她不肯信。

可随着女儿长大,又有侄儿和养女做对比,郭贞也渐渐接受现实。

沈明鑫洗完碗筷,擦干手上的水,蹲坐在另一张小木凳上,“妈,我帮着收拾菌子,你让姐回屋休息。”

沈明沁以为能逃脱,一盆冷水篼头浇下来,“你俩一块儿帮着收拾。”

母女三人在厨房里摘理鸡枞。

虞晚坐在客厅翻看相片册,相册很厚,第一页是一张穿中山装的年轻男人照片,旁边标记着民国11年。

看身形轮廓有些像年轻版的大伯,看长相,虞晚有些不敢相信,年轻时候的沈老爷子长得这么出色。

刀锋般的五官,她一直认为是夸张形容词汇,放在现代也就一个严姓男明星是这种长相。

想想大伯和公公的长相,遗传真是门玄学,那不好遗传那。

民国11年,换算一下,应该是1922年。

那个时期的人,对待照相机还处于半开化的认知状态,觉得会被摄走魂魄,拍照的时候一般都是严肃以对。

可照片里的沈老爷子是笑着的,他又是看着谁在笑?

想着头两个月跟乔珍珍去照相馆拍照的事,虞晚猜测,照相师傅旁边应该还有一个人。

那个人在逗沈老爷子笑。

相册每翻动一页都是时间的流逝,1924年沈老爷子结婚生子,1930年穿着貂皮大衣的沈奶奶和两个儿子,还有沈老爷子拍全家福。

有些照片还记录了不少旧时代建筑,其中有京市旧城楼,还有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后面全是大伯和公公的成长记录,沈老爷子的照片变少,相册翻到过半,才翻到沈明礼的照片,第一张就是满月照。

然后是百天照、周岁照,还有被伯娘抱着喂奶、洗澡、游玩的照片,从0岁到23岁的照片都有。

苦难时代的痕迹,没在沈家人身上显现,厚重的一本相册是最好的证明。

沈明礼收拾好个人行李还有他妈寄过来的大包裹,从屋里出来,走到沙发边看虞晚翻相册,等她看完,他才出声问:“是不是不黑?”

虞晚的怅然,再扭头看到他的那一刻,成能一记白眼,“黑白照片哪能看得出黑不黑?”

“只能说你少年时期长得还不错。”很像沈老爷子。

沈明礼笑着帮她合上相册,拉她回房间。

“去看看你的行李有什么要装的,明天下午要坐火车去大湾,到那边应该是晚上八点半左右。”

“我没什么要收拾的,就那换洗的两三套衣服,装小布包里就行。”

王妈和大姑姐帮着装的两大包行李,虞晚根本就没拆,只需要把日常洗漱用品一装就好。

毕竟绝大多数都是沈明礼的个人物品。

婆婆陆玉珠给她邮寄的包裹,除了六袋羊奶粉和四瓶麦乳精,还有三十斤大米和十斤面粉。

单独的一个信封里,装了两张五十市斤的全国通用粮票。

她当时就把两张粮票给了伯娘。

因为留在手里也没用,她就算拿出一张五十市斤的粮票去粮站买米,也绝对买不回五十市斤的大米。

城市居民成人每月的定量口粮是24斤,细粮占30%(小麦面粉),粗粮占70%。(苞米面,高粱面,小米,籼米等)大米1市斤。

除非在粮站有熟人,供应大米的时候提前告知,不然手里有粮票也买不到大米。

跟着沈明礼回了房间,虞晚把婆婆第二次寄的东西跟他说了下。

“我都知道,伯娘也跟我提起过。”

沈明礼让虞晚看打包好的行李,查有没有遗漏,他妈邮寄过来的粮票,本来就是给伯娘的,粮票在他们手里,拿着等同于废纸。

因为粮站不可能一次性给一个人五十斤大米。

粮票到了大湾,还不如一坛子酱菜顶用。

因为大湾的粮站根本就没有大米。

“以后再收到妈给你邮寄的票据,都可以全部给伯娘,她有办法帮我们解决口粮上的问题。

伯娘把我当亲儿子养,你在家住的这一段时间,也应该感觉出来了。

以后要遇到什么事,恰好我又不在家,你都可以找伯娘帮忙,她可是拿你当儿媳妇照顾。”

说到这,沈明礼不得不提一下亲戚关系:“伯娘的大哥,也就是郭家舅舅,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