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0 章(1 / 2)

讲席轮授课,晓窗映读书

此后一段时日,案上一盏砚,手捧一卷书,乔时为在国子监里安稳读书,

在这里读书有个好处,可以集各家所长,取己所需一祭酒大人从各院抽调老学究来为童子班讲课。这些老学究脾气是古怪了些,然一旦讲起自己熟悉的课目,无需书稿,立于台上便开始滔滔不绝。

每隔半月,还有算学、律学的教谕前来授课

当然,讲授经书、诗书之余,亦有课程专门讲授如何科考,告诉学童们什么是大义、什么是作赋帖诗,还讲授答题之格式。至于文风、立意,亦有所涉及。

纵使九经了然干胸。初初接触科考直题时。养时为仍是不免脑中一查一一这些题目的难度,绝非后世考公题可以比拟的自入国子监开始,乔时为每三日便会去一趟藏书馆,誊抄进士卷子,风雨无阻,再自订成册。

精研许久,也只是摸到些门道。

随着冬至临近,上舍试开始,趁着礼部来人,由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的公试同步执行。

老学究、教谕们皆被调去监试、批卷,童子班的学童们,这几目以自学为主。

藏书阁里空旷无人,各类书目皆陈列在架,乔时为如往常一般,借来历年进士的文章合集。

磨墨铺纸,正欲落笔誊抄时,听闻有人在背后悠哉揶揄他:“光抄不写,可练不出真本事。‘

回头一看,那黑脸老儿身穿官袍,正斜靠在书架上,似乎已“偷看”乔时为许久

乔时为习惯了赵祭酒的不正经样,起身拱了拱手,问道:“祭酒大人不去巡检公试,怎有闲来逛藏书阁?“再勤的燕雀,也不见得日日搭窝边。”赵祭酒悠悠走过去,从袖中取出一份卷子,置于乔时为案上,神色恢复了几分正经,道,“你也抄了好一段时日了,今日就拿它练练笔罢。乔时为问:“这是.....?

”卷子。

”学生意思是,哪里的卷子?

“本祭酒给的卷子

乔时为无奈,只能作罢,又闻赵祭酒敲了敲桌面道:“好好答,晚些时候我来寻你收卷子。”言罢折进书架隔道,不知钻去了哪里。卷子九折十八面,一看题量就不少

乔时为见是正式的试纸,揉了揉双侧额,打起了十分精神,嘟囔着:“也不知甚么考试的真题,该如何下手.....也罢也罢,且随心应答罢。卷首半页白纸,是封弥所用,乔时为遵照格式填上自己的籍贯、姓名

前三道是大义题,乔时为扫了一眼,心中大抵有数

大义题是墨义题的延伸,只要知晓出处,掌握主流释义,便不会答偏

且此时的大义题,并不要求对偶排比,也无破题、接题、小讲、缴结.....等冗长繁复的固定格式,一般直出直入,自陈己见。这给了乔时为很大的发挥空间,

嬖如其中一道“自靖,人自献于先王”,出自《尚书商书微子》,有很浓的“君君臣臣”忠孝味一一问学子如何理解自谋献身于国事熟识《尚书》里的这段经文,方可推断出考官的隐藏问法:“微子、箕子、比干为何会被称作‘三仁?你觉得谁才是对的?纣王虐政,微子、箕子、比千三人选择各有不同,微子早早离开商朝,箕子苦苦哀劝纣王却沦为阶下奴,比干掏心死谏。倘若选其一或是其二,便中了考官的圈夸,孔子都称他们为“三仁”,学子岂能不遵圣言呢?

乔时为在稿纸上写下四个字:“家国天下。

此三人或生或死或为奴,选择各不同,但都是为了家国大义,故可称为“三仁”

若是以君主为天下,答不出这道题,亦有违乔时为的本心

乔时为甚至斟酌了一下,出题者想听的究竟是不是“忠义在于家国,而不在于君主一身”,毕竟为人臣子,这考官也太大胆了一他要么是大官,敢跟官家当庭辩一辩;他要么是小官,光脚不怕穿鞋的,肆意一番想到这是黑脸老儿给的卷子,最终也是被他收了去,乔时为不再多余思虑。

做完三道大义,藏书阁外目光大亮,已是晌午时候,该去用膳了。

可乔时为发现,后四页折纸意还有一道作赋题和一道帖诗题

“祭酒大人啊祭酒大人,你岂能这般苛待一个八岁小儿?不吃午饭如何长高?”乔时为暗暗骂道,顺便从书袋掏出一块干饼子,狠狠咬了一口。诗赋题可比大义题难多了,主要难在格律押韵上。

甓如卷上的这一题:周以宗强赋

首先,乔时为须理解“周以宗强”出自何处,是何意思,才能作一篇赋讲大道理

其次,作赋时每句有韵脚,考题会规定韵脚,此题要求以“周以同姓强周王室”八字为韵

其三,考题有时要求依次用韵,有时不要求依次用韵。此题要求依次用韵,简单理解,便是第一句要以“周”结尾,第二句以“以”结尾,依此类推,不可换序。

略通古文者,写几百字讲一道理不难

可既要讲道理,又要有文采,还要引经据典拥韵脚,这便极难了

单单是硬性标准,便是以落卷九成,剩下一成才是真正的比拼者

乔时为功力不足,只能便宜行事,先不管韵脚写一篇赋,定好立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