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的发展也很有意思,从以人头税为主到后来取消了人头税。】
“竟会取消人头税!”众人有些不可思议。
刘彻明白自己的父亲和祖父定下的制度,汉朝田地税赋极低,只需要三十税一。可国家也是需要钱财来运转的。
土地税低了,国库缺失的必然要从人丁税上补回来。
后世一些朝代取消了人丁税,可光靠土地能养活偌大的帝国吗?
刘彻心里生出疑问。
嬴政想得更透彻,后世的农耕肯定是比现在发展的好。现在国家的土地肯定是不能养活朝廷,可等唐晓送来的土豆种遍秦朝,地里的产出变多,国家自然就不需要人头税,百姓就能活得更加安稳富裕。
【秦汉时期,农民被编入户籍,这之后,朝廷按照户籍来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
每个人要交的钱财都差不多,普通的年景,大家还能好好活下去。
一旦到了灾年,百姓就只能卖田卖地,卖了这些能渡过难关还算是好的,就怕最后没办法,只能卖儿卖女。
那些被卖出去的土地进了大族的腰包,国家失田失地的流民越多,朝政就越不安稳。】
朱元璋心有所感。
听父母说起过,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辈是有地的,那时候还是宋朝,一家人过得还算不错。可后来一场变故,朱家成了流民,只能给地主们做工。
朱家祖辈是江浙人,没有地之后,家里就在江浙一带四处流浪,看哪里的地主需要佃农,便搬到哪里去。祖祖辈辈就这么艰难的活了下来。
直到父亲朱五四那辈,一家人逃难来了凤阳,朱家才算是有了新的家。
朱元璋独自忆起往昔,不由得有些难过。自己现在当上了皇帝,算是给朱家长了大脸,可之前的亲人都早早过世,一个都没能享受这锦绣繁华。
【隋唐时期,得到田地的百姓每年必须向朝廷缴纳定量的粮食和布匹。相对于秦汉,隋唐时期,百姓可以交钱免役。】
秦汉的百姓心里一合计,明白了这么做的好处。
一般的农户,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们去地里干活,女人在家织布缝衣。要交的税是地里的粮食和家里的布匹,这方便很多。
百姓们最烦的不是税,而是役。
有些聪明的,钱财努努力还是能挣到,可这役就很麻烦。
不知道哪天就被官府通知去远方服役,水土不服还算轻微的,严重的就只能留在外乡,至死都不可能回到家乡。
有些徭役的时间很凑巧,正好是农忙时。
去吧,地里的粮食只靠着老弱妇孺是不行的。农忙时,农人就是在和老天爷抢时间,一场大雨,地里的粮食有可能就收不回来了,最终只能烂在地里。
不去,他们也不敢,除非是不想要自己的命了。
【唐朝中期,税制又发生了变化,皇帝实施了两税法。
没有了那么多杂七杂八的税收,国家一年只在夏天和秋天两季征税。每家每户按照资产缴纳户税,按照田亩缴纳地税。
这个时候就逐渐变成了以土地为主的税收,百姓们只需要计算总共该交多少税,没有了那么多繁复的名头。】
这样收税是简便很多,嬴政有些意动。
【咱们先前说过,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既然与士大夫共天下,那肯定不能光以科举收买人心,这种东西还是太过笼统不够实际,士大夫需要更实际的利益。
其他朝代的皇帝,到了王朝中后期,总会想方设法来抑制土地兼并。但宋朝不是这样,他们不抑制土地兼并,这给那些士大夫大开方便之门。
短短几十年,宋朝就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地步。土地兼并、冗官、冗兵、冗费成为了宋朝的当头大事。
宋朝还是有一些真正为国为民的官员,这些官员尝试变法,可惜他们失败了。
要想变法,肯定会触碰到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
人家好不容易吃进去的,想让人家吐出来,怎么可能?
变法派遭遇到了空前的攻讦,一时间两个党派在朝廷吵得无比激烈,最终演变成不死不休的仇敌。
照我看来实在是太过了,大宋的强敌在外虎视眈眈,但文人们整天就只知道护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知道内斗,实在是短视。】
唐晓的最后一句话语气有些激烈,她算是恨透了宋朝的党争伐异。
唐晓起先也以为宋朝孱弱,不是不想打,只是打不过。但了解了之后,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
宋朝其实国力挺强的,要是正常打的话,未必不能打过辽和金。但可惜宋朝皇帝太过不思进取,文官集团太过注重自己的利益,天天屁事儿不干,就知道打压别人。文官内耗,耗死了自己。
司马光有些不服,他是旧党的领头人。他反对变法不是为了家族的利益,单纯是为了文人的气节。
“变法就一定是正确的吗?与民争利不是士人所为。”
唐晓看到司马光发的弹幕都有些气笑了。
【国家要运转,必然需要收税,需要制度去约束人民。
我个人觉得有些人就是受儒家的影响太重,他们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