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史书把皇帝陛下的陵墓记载的那么详细。
这有些说不通。
嬴政本人却毫不在意。
照他看来,汉书里那句话形容每个陵墓,都挺贴切的。
也都能找到贴合的证据。
稍微有点规格的陵墓肯定要做防水,肯定是在山林中,肯定要用到石头和木头,至于珍宝,肯定是有的。
这些东西讲的太过宽泛了。
自己的陵墓会背后是注意到,这很正常。
那么多人来建造,就算没有明说这是在建造陵墓,之后自己被埋进去,大家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口口相传下去,各个传说,各个说法都有。
不稀奇。
【史书记载过那么多次对秦始皇墓的盗掘。
可惜,这些都是假的。
或者说,他们盗的绝对不是秦始皇的陵墓。
现代技术在封土的东北侧和西侧确实发现了盗洞,可这些盗洞都只被挖了9米左右。
如此巨大的封土,区区9米的盗洞,仿若蚍蜉撼树,丝毫不痛不痒。
更搞笑的是,除了这9m之外,剩余的200多米全都是一些防盗措施。
也就是说,不是盗墓贼不想深挖,实在是挖不了。
那么,为什么秦始皇陵那么难挖呢?】
史书记载是错的!
唐晓又给读书人狠狠的上了一课。
写史书的几位大佬也是尴尬不已。
他们能怎么办?他们又没进过秦始皇陵的地宫。只能尽可能的多采集一些人的说法,加工一下而已。
不过小孩的羊掉进了洞里,这个事确实是真的。
那也就只有一种可能,他掉的不是秦始皇的陵墓,而是别人的墓葬,被烧的也是别人的墓。
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个误会。
【汉朝的时候,帝陵就有了防盗措施。
秦始皇陵里,箭、弩、火这种东西肯定必不可少。
这些东西最多也只是一个辅助作用,要不然,汉朝的帝陵也不可能被盗墓贼盗了。
史书中还记载,秦二世胡亥上位以后,为了让工匠们都保守秦始皇陵的秘密,在秦始皇下葬以后,将所有的工匠全都密封在了陵墓里。
这样,秦陵的秘密也就永远埋在了地下。
这个记载细想下来有些不合理,工匠全部都被杀了,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有关秦始皇陵的记载和说法?
其实,秦始皇陵没有被盗掘,最大的秘密应该是水银。
经过探测,地宫里确实有大量的水银。
神奇的是,不仅地宫里有,地宫周围也有。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墓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这个记载是正确的。
在封土的中心区域发现了异常区域,这个区域的汞含量特别强,面积大概是1.2万平方米。
这么大的面积,经过计算,就算只在地上铺10厘米厚的水银,那也得需要100吨。
可如果真如记载所言,10厘米的江河湖海,不太大气,所以,实际的用量可能更多。
1950年左右,中国的水银年产量只有三吨,两千多年前,嬴政是从哪里弄来了这么大量的水银?】
这个问题认真听课的人能回答出来。
出于对女性历史人物的好奇,唐晓先前说过的那些有名的女性,有人专门去查过他们的生平。
巴寡妇清的生意做的大,水银这种东西,她们家族多的是。
宋朝炼汞的匠人心里打起了嘀咕。
他们这个时候比以前的技术进步了不止一点。
老旧的方法他们也知道,匠人会把矿石加热,然后再用湿布收集加热的气体。
现在,他们用的方法和原本的方法原理一样,最大的不同是他们的密封性做的好。
就算是这样,他们每年的产量也才三四千斤。
100吨,这怎么可能?
这得炼五六十年才能聚集起来那么多。
【现在去推断当初的技术,大家认为秦始皇陵应该没有那么大量的水银。
到底有多少?
没打开地宫,也无从知晓。
不过以水银为江河湖海应该是对的。
现代测量土壤水银含量的高低,与秦朝时候,江河湖海的走势是相对应的。
除了水银,地宫里还有千年不灭的长明灯。
这个一听就是假的,火焰燃烧有几个必备因素。
在地宫里,有一个因素不能被满足。
那就是氧气。
地宫是全封闭的,空气进去不了。那自然就没有氧气。
任何火都是着不了的。】
这个说法新鲜,火焰燃烧的要素。
这个知识一听就是物理的课程,可惜现在还没有朝代兑换物理教科书。
大家搞文治的搞文治,搞民生的搞民生。
最想兑换的是雍正,可惜他们清朝的进度很慢,兑换了枪械之后,还没有足够的积分来兑换别的。
幸好皇宫里有一些西方传过来的物理知识,大家也能学个大概。
【至于地宫里的宝藏,传说就更是夸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