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到了宋朝,石鼓在民间已经沉寂了好多年。
等到宋仁宗上位之后,大宋的文治基本到了巅峰。
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是宋代的,六位全部都是在宋仁宗在位期间崭露头角。】
???
大唐人民表示不服。
这什么唐宋八大家是谁评选的?凭什么大唐只有两位?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唐朝不服,宋朝人心里可是美滋滋。
饱读诗书的赵祯心里总算有了一些值得欣慰的事。
他如今已经47岁了,这么多年以来,他认为自己作为皇帝干得还算是不错。
结果唐晓左一句弱宋,右一句宋仁宗口碑好是因为他性格好,简直让赵祯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成了一个笑话。
现在能从唐晓口中听到一点点好消息,他也算是满足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讨论这八大家里宋朝的六位大家到底是谁?
饱读诗书的赵祯也不由得认真思考了一番。
他心里不愿意唐晓说起石鼓,只求唐晓好好讲讲这六位大家。
【之前给大家也说过科举,科举这么多年,人才最多的一次科举就在宋仁宗赵祯在位的时候。
那一年正是嘉佑二年,也是公元1057年。
这一年与科举有关的人才实在太多,考官欧阳修、梅尧臣等等,考生苏轼苏辙兄弟、曾巩、张载、程颢、章惇等等。
这些人从老师到学生全是大牛,最最神奇的是一甲比较平庸,二甲、三甲全是大神。
有24个人有资格在史书中单独作传,有九个人最后官至宰相。
这场科举被叫做千年龙虎榜。】
我的天呐!
赵祯发出的这声呐喊是高兴。
今年正是嘉佑元年,也就是说这些人才都已经长大,可以为他所用。
其他人放出同样的呐喊,不是高兴,而是悲呛。
准备下场考试的考生全都悲从中来,他们造了什么孽和这些天之骄子同场科考。
他们读书本就是为了功名,眼看着世道又变了。
明年的科考可能是最后一次传统考试,大多数没有特殊才能的读书人都想着通过这最后一次机会逆天改命。
现在反倒告诉他们,他们遇到的这场考试的难度是最大的。
这还考什么考,还不如回家去。
欧阳修一直想要摒弃如今繁复无用的文章套路,明年的科举考试就是他的第一战。
现在看来,想必他的目的达到了。
二月份就要开始会试了,现在的东京城早已人满为患。
离考试没几个月了,苏家父子三人也来了东京。
一路上父子三人打打闹闹,好不快活。
苏洵原本是个典型的浪荡子,中年之后才决心苦读,想有一番成就。
唉,科举不顺,他也慢慢熄了为官的心思,转而将全部的心神放到了两个儿子身上。
不是他吹嘘,他的儿子在将来绝对会是不同凡响的人物。
一路上听着唐晓的光幕,也不止一次的听过苏轼这个名字。
此苏轼是不是自家儿子苏轼,这成了一问题。
苏洵心中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儿子,但别人问起时,他也不好大大咧咧的承认。
只怪唐晓说苏轼的信息太少,先前只知道苏轼是宋朝的、写过《菩萨蛮》、被贬过官、爱吃荔枝。
指向性太少了,他有再厚的脸皮,也不好意思直接说儿子就是那个苏轼。
现在不同了。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被放在了一起,不用多说,这定然是自家的两个儿子。
他们两人在这一次的科考中注定一鸣惊人,他们会成为宋朝最闪耀的两颗星星。
【上行下效。
宋朝的文治繁荣离不开赵祯这位皇帝。
赵祯酷爱读书,当他读到韩愈所写的《石鼓歌》之后,对陈仓石鼓迸发了极大的兴趣。
皇帝想要,底下人自然想方设法跟着找。
时任凤翔知府的司马池也动了心思,石鼓自从出土以来和凤翔这块地方的联系就没断过,之前经历的所有风风雨雨也都在凤翔境内。
作为凤翔知府,司马池占了地利,他理所应当的准备大展拳脚。】
不用说,这位肯定找着了。
百姓们心里有数,任何东西除非你别让别人知道,把宝贝都存在捂的死死的。
只要有别人知道,就想着为皇帝和大官提供线索。
唉,其实说来,这石鼓也不是一个人的专属。
无论是谁祖上传下来的,说到底就是一个赃物,交上去也不是坏事。
司马光越听越难受,作为司马池的儿子,他最崇拜的父亲这一生最大的污点就与石鼓有关。
官家没有怪罪父亲,可这件事情终究是发生了。
十几年前父亲去世的时候,心中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此事。
【很快,司马池便找到了九面石鼓,这九面正是在风翔孔庙里的那九面。
唯一缺少的就是早早被人偷去的那一面单独的作原石鼓。
总共十面,现在只有九个,司马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