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先问各位皇帝一句话。
你们有谁在技术库里兑换了二十四史。】
这话一问出来,全场寂静。
嬴政想了想,如今大家手里的积分都不多,再怎么看二十四史的优先级都不至于高。
他其实也想看史书,不过只会等到好多东西进入轨道之后才会兑换,再说了,那些史书人为影响的因素太大了,最多也只是看看,对大秦来说,没有什么大的研究价值。
只要有本事的人,在以后的制度下,定然会走到他的眼前来。
照着史书选人才,这是一种最蠢的办法。
一句弹幕都没有,唐晓反而很意外。
不可能吧?
心念一动,她让小镜查查,数据显示,有一位皇帝兑换了二十四史,这人数确实不多。
看来大家基本上都还算是为民众着想了。
点开一看,兑换了史书的这位皇帝,让唐晓很意外。
这位皇帝竟然是道光帝。
真的,唐晓都快麻了。
二十四史有那么多朝代,唯独就是没有大清,这名字还是乾隆定的,这所有的书籍在他那个时候都有呀。
真不知道这脑子是怎么想的,小时候难道就真没读过史书。
没有人发言,道光帝旻宁本人有些惴惴不安。
当他意识到大清朝在他手里可能会完全衰落,他本人是有些接受不了的。
每日活在惶恐里,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愿意承认自己天资不好,只能是一个庸君。
一连好长时间没有睡好觉,整个人浑浑噩噩,脑子里只记得史书了。
技术库里史书就只有这一套,再加上确实也不贵,他还来不及想,手却比脑子更快,直接点了支付。
拿到手里他这才发现自己干了一件蠢事。
只期盼唐晓不要公之于众,不然他这脸面可就没了。
【看来大家可能对二十四史的认知不深,在这里我给大家科普一下。
二十四史是我国历代正史的总称,以史记为首,记载的方式基本都是人物传记。
上至黄帝、下至大明,时间跨度很大。
不管是三国还是魏晋南北朝,甚至是五代十国,更甚至是辽、金等国全都包含在内。
但却唯独不包含西夏。】
西夏?
有这么一个国家吗?压根儿都没有听说过呀。
明清时期的大部分人完全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国家。
没有史书,被人遗忘。
想到这里,宋朝人都有一些同情西夏了。
朝廷称呼这个国家也用西夏这两个字,主要是因为这所谓的大夏国在西边。
当初李元昊他父亲李德明强势崛起,依附辽国,同时又对我们称臣,真真是好手段。
将两个国家瞒的滴水不漏,暗自积蓄势力,最终才成就了李元昊。
到头来,只是一场镜花水月,毫无作用,他们要是知道了,恐怕得气得吐血三升吧。
有些官员需要和西夏人打交道,至少是需要看懂他们的文字的。
在这一方面他们最为头疼。
明明看起来很像汉字,但却极为复杂,每一个字长得还都差不多,再有学问的人看到这些东西也都是一个头两个大了。
他们没能被记录下来,也能理解。
【按道理说,当代的朝代有义务为前朝修史。
西夏也算是一个政权,巅峰时候也能吊打大宋。
至于元朝为什么不给西夏单独修史?
现代的学者认为大概有几个方面。
一是西夏的势力相对较小,从李元昊称帝正式算起,西夏总共也就存在了180多年。
可就在这180多年里,西夏一直在各种称臣的道路上徘徊。
不管是宋、辽、金还是蒙古,都当过西夏的主子。
在这种情况下,元朝的史官确实也不好单独修史。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第二点。
西夏的文化相对封闭,李元昊为了与汉字区别,创造了另一种文字,这种文字叫做西夏文。
我给大家看一眼,这字到底长啥样。】
旁边出现了一个图片,猛的一看,这字儿倒是都很整齐,还挺像汉字的,至少全都是方块字。
仔细一看,大家感觉眼睛都花了,这一个个字笔画也太多了,最难受的是每一个字长得也都差不多,最多的笔画不是撇就是捺。
要是他们真的用了这种文字100多年,也算是牛人了。
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事情。
“说什么西夏国小,人家再小也打赢过大宋,我看就是那些人看不懂这些文字,干脆就不修了。”
“哈哈,我要是史官,我也不想修,就这文字,这怎么学怎么认呀?”
【可以看出来这些文字极为复杂,懂它的,也就只有西夏国的一些上层人物了。
等到西夏灭国,没多长时间,这些文字完全成为了死文字,基本没有人懂。
现在的一些文字学者懂得文字很多,古今中外大绝大多数文字他们可都系统的学过。
就算是如今的学者,懂这些文字